- 可粗略判断心电轴左偏的心电图表现为关于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是逸搏夺获性心律与反复搏动的鉴别主要依据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上
Ⅰ和Ⅲ导联QRS波群
- Holter可用于了解洋地黄中毒的常见表现是关于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的描述,错误的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
起搏器的功能状态#
心肌缺血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评价心功能情况
- 绘制梯形图时应将V行中的竖线对准关于U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心电图检查床的宽度至少不短于关于阿托品试验的阐述,不正确的是P波
PR间期
QRS波群起点#
T波
QRS波群的R峰U波发生在T波之后0.02~0.04s
正常U波振幅可达0
- 关于非竞争性心房起搏(NCAP)的描述,错误的是以下为不典型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下述哪项符合Ⅱ度Ⅰ型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关于永久起搏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NCAP功能可防止心房起搏刺激信号落入其
- 以下为不典型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代之以大小、间距、形态不一的f波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QRS波群形态多样、宽大畸形
心室率一般不超过120次/分#
宽QRS波群的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预激图形相似二度Ⅰ型房室
- 关于魏登斯基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哪种情况最易并发脑血管栓塞年轻运动员可出现以下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是两个节律点之间的正性传导的干扰现象
发生在有传导阻滞的情况下
- 正确的是与肺源性心脏病不符的X线征象是关于HRV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关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如果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增宽,阻滞部位大多发生在希氏束以下的部位
少数情况下可同时存在两个逸搏起搏点
- 扩张型心肌病病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包括传统的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期是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范围多为“肺门舞蹈征”常见于进行性加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
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重度减低
心肌收缩无力,心排量
- 患者男性,75岁,心电图显示钉样起搏信号后紧跟心房除极波,并经自身的房室结下传,起搏模式为以下情况可引起左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以下为需要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相鉴别的疾病,但不包括有关洋地黄中毒的描述,不
- 55岁,多提示有关右位心的表述,称右位心
常伴有腹腔内脏器官的反位
心脏的位置偏于中线右侧,各房室之间的位置关系正常,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U波增高,QT-U间期延长。明显低钾血症时,可使QRS波群时限延长,但位置倒转,宛如
- QT间期离散度的正确测量方法是有关预激综合征患者T波改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可见于关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比较准确的描述是使用12导联非同步测量不同心搏的QT间期
使用3导联同步测量不同心搏
- 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产生1:2房室传导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Q波的描述,错误的是患者男性,62岁。冠心病史20余年,其规整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应诊断为是指一次心房激动先后经过旁路和房室结下传,两次激动心室的现象
- 患者男性,75岁,心电图显示钉样起搏信号后紧跟心房除极波,并经自身的房室结下传,起搏模式为预激综合征行电生理检查目的是关于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心电监测确定为心室颤动后应立
- 关于主动脉与肺动脉解剖的描述,正确的是再灌注心律失常包括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病窦患者,最好选用患者男性,活动后胸闷半年,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为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运动至5分钟时,运动后6分钟时ST段
-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肌通常下列房颤转复效益比最好的是正常的冠状动脉在运动负荷时,其血流量较静息时增加对于阵发性房扑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已发生坏死
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仍为可逆性损伤#
已发生淀粉样变性
已纤维
- 哪一个不是主动性异位心律失常亚极量运动试验是指极量运动量的动脉血压升高作用于压力感受器,产生的效应是关于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逸搏#
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65%~75%
75%~
- 关于额面QRS心电轴标准的表述,为电轴左偏
正常人的心电轴范围应为+30°~+90°
心电轴超过+120°,为不确定电轴#40%
50%#
60%
70%
80%胸骨中、上段后#
胸骨下段后
心尖区
左肩
剑突下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发出左、右动脉进
- 关于delta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普萘洛尔试验的阐述,不正确的是有关冠状动脉痉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预激综合征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delta波的大小取决于心房激动经旁路与房室结下传心室的时差
delta
-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最易误诊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最合适的HRV方法是关于心电图运动试验病理生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上腔静脉和右心耳的交界处为界沟,窦房结在界沟窦性停搏
窦性心律不齐#
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二
- 以下是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适应证,但应除外心电图不能了解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除了下列哪项是由于经旁路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帮助诊断不明原因的胸痛
了解各种和运动相关的症状
评估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检
- 65步,反流束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为45%,觉心悸、胸闷来诊。心电图示Ⅱ度文氏房室传导阻滞,错误的是矮胖体型、大量腹水
B型预激综合征
A型预激综合征#
高钾血症
左心室肥大二尖瓣反流,轻度
二尖瓣反流,重度#
三尖瓣
- Holter可用于了解男性,此种脉搏表示患者有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会引起关于心房扑动与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正确的表述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
起搏器的功能状态#
心肌缺血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评价心功能情况
抗心律
- DDD方式的心脏起搏器特点关于窦房阻滞不正确的说法是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哪项不符合典型并行心律的心电图特征经济、方便
不适于慢性房颤-房扑#
具有对心房和心室起搏和感知功能#
不适于有窦房功能障碍者
适于房室传导
- 心电图表现为:心率20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正常,突发突止见于以下情况可引起左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终止Brugada综合征诱发的心律失常电风暴应选用国内采用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是:冠状动脉或其主要
- 可引起QRS波群振幅降低的原因是关于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的描述,错误的是患者男性,62岁。冠心病史20余年,持续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检查显示为窦性心律,可见各自规则的窦性P波和宽大畸形的QRS波群,P波与QRS波群无相
- 期前收缩最常见的机制是室性逸搏与交界性逸搏伴束支阻滞鉴别的可靠依据是Ⅰ导联为关于心室扑动的描述,错误的是折返激动#
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并行心律
触发活动
以上都对QRS波群的形态
QRS波群的宽度
QRS波群延迟出
- 53岁,看奥运会女排比赛时,突发胸痛3小时不能缓解,急诊心电图示急性侧壁、后壁心肌梗死,其中不正确的表述是预激综合征最常伴发左主干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
肺动脉心房扑动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分为Ⅰ型和
- 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出现病理性Q波的情况是关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所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关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绘制梯形图时应将V行中的竖线对准心肌梗死的直径>20~25mm
心肌梗死的
- 不正确的是关于右束支电位的表述,正确的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反流与二尖瓣血流同为舒张期流向左心室的血流;区别两者的最佳超声技术为从心尖部向心底部方向观测#
从右心房向心底部方向观测
从前向后观测
从水平面观
- 关于窦房结支的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哪些是心电图的正常范围关于冠状动脉储备的表述,正确的是确定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最好采用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前降支
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约4
- 关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梯形图中SA代表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如果负荷和静态显像都有局部放射性缺损,提示该部位快慢型约占90%
心房和心室是折返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室结内或
- 关于室间隔缺损的阐述,不正确的是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肌通常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以下为起搏器电池耗竭时出现的表现,包括室间隔缺损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
可出现双侧心室
- 正确的是以下为引起感知过度的常见原因,但应除外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持续1分钟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在0.05~0.1mV,如交流电、电磁信号等
内源性干扰,如肌电信号、电极后电位等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是
- ST段是指听诊心率正常且节律整齐,可排除哪些心律失常窦性停搏心电图表现为关于Brugada综合征的表述,正确的是S波起点至T波起点
S波起点至T波终点
QRS波群起点至T波起点
S波终点至T波终点
J点至T波起点#室性期前收缩三
- 房颤患者心室律变得规则可能是测量ST段偏移量的参考水平应是关于过度换气性T波改变的论述,错误的是QT间期离散度常用来反映发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转变为房扑#
室性心动过速#
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
恢复窦性心律#J
- 听诊心率正常且节律整齐,可排除哪些心律失常与起搏器寿命有关的因素不包括关于房室交界区性逸搏错误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50次/分,常采用的措施是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
一度房室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心房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