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以下是衡量心电图机基线稳定性性能的重要指标,其中不正确的描述是低钾血症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房颤粗颤波表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多为
- 有关感知不应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关于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以下为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但不包括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纠正下述哪种心律失常心房感知器的不应期多为320~400ms
心室感知器的不应期多为30
- 患者男性,58岁,5年前曾患前壁心肌梗死,无高血压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最可能的表现为心室充盈过程中的主要阶段是左心室造影诊断室壁瘤的主要根据是关于额面QRS心电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左心室前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左心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通常是通过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是哪一个不是主动性异位心律失常患者男性,大面积烧伤。心电图示T波高尖、双支对称、基底部狭窄,快径路逆传#
快路径下传,再由慢路径逆传
以上都不对T波高
- 有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关于先天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除了洋地黄中毒导致的房性心动过速治疗有窦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常在10
- 可引起心肌缺血的是以下为起搏器电池耗竭时出现的表现,但应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时,肌钙蛋白Ⅰ从升高到恢复正常的时间为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治疗是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心肌桥#
以上都错起搏频
- 预激综合征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左心室假腱索可引起以下为应用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以下情况可引起右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窦性心律呈完全心室预激图形#
PJ间期常>0.
- 正确的是"二尖瓣型P波"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包括关于aVL导联的描述,1/3位于右侧#
2/3位于中线的右侧,1/3位于左侧
全部位于心脏左侧
全部位于心脏右侧左心房肥大#
右心功能不全
心房梗死#
房间阻滞#
慢性缩窄性心包
- 左心室后壁和侧壁同时发生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计算收缩期左室射血分数的公式为关于洋地黄效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使用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心电图可表现为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
左回旋支闭塞#
左前降支闭塞
右冠状动脉圆锥
- 房颤伴心力衰竭与低血压时忌用长QT间期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准中,可作为独立的诊断标准应为关于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心电图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以下可引起低钾血症的是普罗帕酮
洋地黄
胺碘酮
维拉帕米#
索他洛尔QTc间期
- 亚极量运动试验是指极量运动量的分隔心脏右心房、右心室的解剖结构是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病因是关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65%~75%
75%~85%
85%~90%#
85%~95%
90%~95%房间
- 三个主动脉窦分别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规的无创检查是持续性房颤治疗目的是起搏器的随访项目一般不包括左冠窦、右冠窦、无冠窦#
左冠窦、右冠窦、后冠窦
左冠窦、右冠窦、前冠窦
前冠窦、后冠窦、无冠窦
前冠窦、后冠
- 不正确的是关于心肌灌注显像与葡萄糖代谢显像结合评价存活心肌的论述,错误的是关于起搏器间期的描述,代谢存在,即灌注/代谢不匹配,避免交叉感知#
心室不应期(VRP),引起心室抑制#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肺动脉段平
- 心电图检查要求的操作环境是VVI起搏器是指关于aVL导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关于心底部解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室内温度≥15℃,相对湿度≤70%
室内温度≥18℃,相对湿度≤80%#
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80%
室内温度≥25℃,右上肢和左
- 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心室颤动后,病人将在多长时间内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是心电图机的标准灵敏度为10mm/mV,允许的转换误差为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
- 起搏器的感知功能是指TIMI分级Ⅲ级是指QT间期离散度的正确测量方法是正常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应不低于起搏器对起搏后QRS波群的识别能力
起搏器对干扰波的识别能力
起搏器对自身T波的识别能力
起搏器对起搏后P波的识别能
- 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以下为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但不包括以下不属于按需型心脏起搏器的是开展食管电生理检查所需要的设备是ST-T方向与delta波向量相同
ST-T改变程度与delta波的大小
- 以下情况可引起PR间期延长,但应除外当冠状动脉流量不能保证运动负荷增加的心肌氧需求时,表明冠状动脉至少狭窄不会引起QRS波群增宽的是关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描述,错误的是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性心动过速
间
- 产生心电图机内部噪声的主要原因是关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正确的是以下情况可引起额面QRS心电轴左偏,但应除外心室肌最后除极的部位是环境噪音大
心电图机导联线接触不良
仪器周围有电磁噪声
心电图仪放大器元件
- 正常值为30~55ms
PA间期反映两个心房间的传导时间,正常值为55~130ms
HV间期代表希浦系统的传导时间,一般不受心率以及自主神经等因素的影响基本节律分析
心房波分析
心室波分析
分析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
分析U波#对
- 患者男性,41岁,运动中发生晕厥。心电图示窦性停搏,临床考虑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判断窦房结功能最有意义的指标是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除了I、aVL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1mV伴T波倒置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不包
- 不正确的是DDD起搏器的工作方式不包括关于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关于生理性起搏的描述,属于一种生理起搏模式
VVI起搏属于非生理性起搏模式#
可有效减少竞争性起搏,常以一组一组的间歇形式出现,心室
- 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符合肢体导联低电压的是描笔心电信号正常,走纸速度正常,但记录不出心电波形的可能原因如下,但应除外使快速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减慢应首选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心动过速#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
- 关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是典型的缺血型ST段压低的表现是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大于逸搏间期
相对不应期延长并且>PP间距#
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
- 下列关于P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脑血管意外(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电图可表现为实现患者心电图信息与计算机系统互相联系的重要基础是阻尼的大小对心电波形影响很大,以下为阻尼不足可引起的现象,但应除外P波切迹
- T波低平的定义为下列会对起搏器产生干扰的是关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显示肺血减少X线征象的疾患是肢体导联T波振幅小于0.1mV
胸前导联T波振幅小于0.1mV
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
T波振幅小于同
- 以下属于心律失常中冲动传导异常的有年轻运动员可出现以下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关于二尖瓣狭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心房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
期前收缩
预激综合征#
窦性停搏早期复
- 不正确的是3相束支阻滞是指一过性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
一过性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
一过性T波高耸或倒置
持续ST段抬高伴T波倒置
一过性Q波心房颤动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扑动呈2:1~3:1下传
一度房室
- 以下情况可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但不包括HRV时域分析中最常用的指标是符合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是关于Brugada综合征的表述,正确的是心室起搏后
间歇性左束支阻滞消失后
间歇性右束支阻滞消失后#
心室预
- 正确的表述是患者男性,因反复晕厥多次而行食管电生理检查,测得窦房结恢复时间为4700ms,文氏点为160次/分。最适合该患者的起搏器类型是符合肢体导联低电压的是男性,42岁。有心脏病史4年。门诊时检查脉搏呈交替脉,此
- 不正确的是下列心动过速哪项是绝对不规则的Einthoven定律是指3相束支阻滞是指QRS波群脱落前的PR间期可以意外地延长
RR间距可以不呈进行性缩短
房室传导比例常为2:1~4:1#
QRS波群脱落后的PR间期常缩短
病变多位于
- 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气时窦性心律不齐消失,应诊断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的联律间期显著不等,可见室性融合波,各异位RR间距之间有一最大公约数,该心电图特征提示为I、aVL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1mV
- 有关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有关右位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预激综合征的表述,而额面QRS心电轴可右偏心脏因胚胎发育的原因可以反位,各房室之间的位置关系正常,称之为心脏位置右移常规心电图delta波可
- 关于HRV的描述,不正确的是脑血管意外(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电图可表现为预激综合征最常伴发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可表现为HRV是判断自主神经活性的定量指标
HRV降低可作为预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危
- 有关室上嵴的描述,正确的是传统的三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不能排除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引起的房室分离。以下为有些学者建议的更严格的诊断三度房室阻滞的标准,其中正确的是心脏重度增大是指心胸比率首次通过法显像,右
- 关于窦房阻滞不正确的说法是心房颤动发生后至少可使心排血量下降开展食管电生理检查所需要的设备是正常成人QRS波群的时限大多数为第二度Ⅱ型窦房阻滞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倍数
第一度窦房阻滞体表心电图无法识别
- 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时,左右下肢电极不能放置于同一侧下肢的原因错误的是关于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关于健康人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降低了
- 关于心脏解剖和生理的论述,错误的是需要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相鉴别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时间较早而恢复较慢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是1999年,ACC/AHA建议将“3个1”标准中两次ST段事件之间间隔时间改为心肌血液供应主要
- 关于等长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与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主要根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的第一高峰时间是梯形图中V行中的螺旋样竖线表示步行、跑步、游泳都是典型的等长运动
做功时,肌肉张力明显
- 不正确的是关于AAI起搏器的阐述不正确的是以下为起搏器电池耗竭时出现的表现,但应除外下列哪些措施可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通过改变A波和V波的灵敏度值,可改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感知过度时,心电图上出现短于起搏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