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

旋光性 味苦

题目:环烯醚萜苷的性质有

解析:本题考点是环烯醚萜苷的性质。环烯醚萜苷大多数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多有旋光性,味苦;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正丁醇,难溶于其他亲脂性有机溶剂;易水解生成含有半缩醛羟基结构的苷元,苷元化学性质活泼,易进一步聚合生成聚合物沉淀,难以得到。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下列哪些药材砷盐检查不得超过2mg/kg
  • 甘草

    黄芪

    丹参

    白芍

    金银花

  • 解析:砷盐检查:《中国药典》采用古蔡氏法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两种方法检查砷盐。二法中取标准砷溶液2ml(相当于2μg的As)作为对照。要求根据供试品含砷的限量,适当调整供试品的取用量,并与标准砷溶液(2μg的As)所产生的颜色比较,否则影响比色的正确性。《中国药典》规定玄明粉含砷盐不得过20mg/kg;芒硝含砷盐不得过10mg/kg;石膏含砷盐不得过2mg/kg;阿胶含砷盐不得过2mg/kg。《中国药典》规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砷元素,并规定甘草、黄芪、丹参、西洋参、白芍、金银花、枸杞子、山楂、阿胶、牡蛎等含砷不得过2mg/kg。答案选ABCDE

  • [单选题]红色用于
  • 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

  • 解析: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分为红色和绿色,红色专有标识用于甲类非处方药药品,绿色专有标识用于乙类非处方药药品和用作指南性标志。故选C。

  • [多选题]涌吐药的使用注意有( )
  • 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一般从小剂量渐增

    服用后多饮开水以助药力

    忌用于老人、胎前产后及体虚者

  • 解析:本题考查涌吐药的使用注意。该类药苦寒而有毒,作用强烈,只宜用于正气未衰而邪盛者,老人、妇女胎前产后、体质虚弱者均当忌用;严格用法用量,一般宜从小量渐增,防其中毒或涌吐太过;服药后宜多饮开水以助药力,或用鸡翎等物探喉助吐;涌吐药只可暂投,中病即止,不可连服、久服。若呕吐不止,当及时解救;吐后不宜马上进食,待胃气恢复后,再进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以养胃气。除B项吐后立即进食与使用注意相反外,均为涌吐药使用注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E。

  • [单选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法规》对机构与人员严格要求,下列关于关键人员的说法正确的是
  • 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

  • 解析: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

  • [单选题]山豆根的用量
  • 3~6g

  • 解析:本题是本次大纲新增内容,主要考查有毒药物的剂量。考生应该熟悉常见有毒药物的使用剂量,如三颗针的用量应控制在9~15g;山豆根的用量应控制在3~6g;天南星(制天南星)的用量应控制在3~9g;木鳖子的用量应控制在0.9~1.2g;附子的用量应控制在3~15g;雄黄的用量应控制在0.05~0.1g;白果的用量应控制在5~10g;华山参的用量应控制在0.1~0.2g;苍耳子的用量应控制在3~10g;牵牛子的用量应控制在3~6g;商陆的用量应控制在3~9g;常山的用量应控制在5~9g;蜈蚣的用量应控制在3~5g;蕲蛇的用量应控制在3~9g;香加皮的用量应控制在3~6g;金钱白花蛇的用量应控制在2~5g;全蝎的用量应控制在3~6g;仙茅的用量应控制在3~10g;半夏的用量应控制在3~9g;甘遂的用量应控制在0.5~1.5g;白附子的用量应控制在3~6g;朱砂的用量应控制在0.1~0.5g;制川乌的用量应控制在1.5~3g;洋金花的用量应控制在0.3~0.6g;蟾酥的用量应控制在0.015~0.03g等。

  • [单选题]谭某,女,39岁,从微信中得知使用生长因子素(属肽类激素)可以美容,就接连去了多家零售药店购买,但是一无所获。各家药店对此事有不同的解释,正确的是
  • 零售药店不能销售该药品,即使有执业药师处方也不能调配


  • [多选题]药品生产管理文件包括
  • 生产工艺规程

    批生产记录

  • 解析:药品生产管理文件包括: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记录、岗位操作法或标准操作规程。故选AC。

  • [单选题]来源于菊科,以未开放的头状花序入药的中药材是
  • 款冬花

  • 解析:本题考查款冬花的来源。款冬花是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

  • [单选题]五味子的主产地区是
  • 东北

  • 解析:本题考查五味子的来源。五味子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河北亦产。

  • 推荐下载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正高) 变态反应(副高) 康复医学(副高)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4) 核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5) 口腔修复学主治医师(代码:356) 口腔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5) 公卫执业医师 中药学(中级) 临床营养(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