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莫顿神经瘤
题目:一位65岁的男性,主诉他的第三足趾和第四足趾间疼痛。跖骨头间的触诊可再次导致疼痛产生。局部注射局麻药可以部分缓解疼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A.足底筋膜炎是足部进入跟骨骨膜的肌腱和筋膜的炎症。常见于在硬木地板上长期站立的人。向跟骨前上的足底压迫会诱发疼痛,且可沿着足底筋膜放射。
B.跖骨痛以长时间负重导致足底表面跖骨头的疼痛为特点。人为挤压跖骨头也能产生这样的症状。疼痛在足内转和外翻的时候会加重。
C,跗管综合征的病因和诊断目前存在争议。这一综合征包括对胫后神经的压迫或炎痖,而这一神经支配跟骨中间的感觉以及足部侧面小肌肉和足底中间、侧面分支的运动。症状与活动的相关性常常不明确。疼痛区域可伴随感觉异常、痉挛感和灼烧感。在这些区域触诊提示敏感。肌电图可用于诊断跗管综合征,但还存在争议。
D.莫顿Morton神经瘤(趾问神经瘤)是由于跖骨头和跖骨深横韧带间的趾问神经受压迫所致。第三和第四跖骨间的第三间隙最易发病。这是因为足底外侧神经发出一个分支至足底内侧神经,形成一个更大的第三总趾神经,使其不易变动。它一般发生于单侧,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年龄多在50多岁。最常见的症状为第三、第四跖骨头间的足底痛,可因行走或触诊而加重的。
E.痛性跟骨骨刺常见于病态肥胖的人群或过度站立、行走者。疼痛与足底肌膜炎相似,在清晨或长时间休息后加重,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位于跟骨后方。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决定所形成的药物-受体复合物数量的因素有()
药物的受体亲和力
解析:药物的受体亲和力将决定形成的药物-受体复合物的数量。效能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的能力。
治疗指数(TI)与药物的安全性相关。半衰期和分泌是药物的清除特性,且不影响药物-受体复合物的形成。
[多选题]对于在触发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引起流感样肌痛
对于触发点要长期注射(差不多3个月)
解析:A型肉毒毒素可成功使肌筋膜触发点失活;然而它可引起持续数天到1周的流感样肌痛和偶发的法射点外肌无力。它是一种长效治疗方法,对触发点注射可使疼痛缓解长达3个月,而局麻或无麻的传统触发点注射只能维持数日到1周。
[单选题]实施踝部胫后神经阻滞术时,容易损伤下列哪支血管?( )
胫后动脉
解析:踝部胫后神经与胫后动脉解剖关系密切。
[单选题]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可发生于()
B和C
解析:尽管所有的答案选项可能都含有操作性和传统(应答)条件反射的成分,选项(B)和(C)指出了强化的问题。相比之下,“传统”条件反射包含将一个中立的行为(提升、准备过程),和一个直接有害的刺激(疼痛、焦虑)或令人愉快的刺激作为配对。通常在一个或重复的尝试后,再次引入“中性”的刺激(神经阻滞,提升阶段)可产生不必要的反应,也就是上述情况中提到的焦虑。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行为被增强后该行为的频率由此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