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见其色反得其相胜之脉

题目: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 )

解析:《难经·十三难》:“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指色与脉相克(脉克色)之脉象。例如面色白而得数脉,面色赤而得沉脉之类。说明病情笃重,预后不佳。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鼓胀病名最早见于
  • 《内经》


  • [单选题]患者胃脘疼痛隐隐,喜按喜暖,空腹痛甚,纳后痛减,兼见泛吐清水,便溏,手足不温,舌淡苔薄,脉虚弱。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的基础上,应加取
  • 关元、脾俞、胃俞


  • [单选题]易黄汤与固经丸均含有的药物是
  • 黄柏

  • 解析:易黄汤含有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固经丸:黄柏、白芍、黄芩、龟板、桑白皮、香附、阿胶、地榆、黄芪。

  • [单选题]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的药物是
  • 夏枯草

  • 解析:夏枯草: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 [单选题]头痛如裹,伴肢体困重者,属( )
  • 风湿头痛

  • 解析: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属风湿邪气。

  • [单选题]下列有关乙脑流行病学叙述,错误的是( )
  • 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在7-9月

  •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 [单选题]治疗耳鸣、耳聋实证,应主选的经穴是
  • 足少阳、手少阳经穴

  • 解析:耳鸣、耳聋实证的针灸治疗,治法: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 [单选题]参苓白术散中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和桔梗外,尚有( )
  • 莲子肉 薏苡仁 砂仁 白扁 豆山药

  • 解析:参苓白术散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桔梗、莲子肉、薏苡仁、砂仁、白扁 豆、山药。

  • [单选题]患者,男,41岁。有慢性乙肝病史。突然大量吐血及便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舌淡,苔白,脉微。应选方药为
  • 有独参汤


  • 推荐下载科目: 推拿学(正高) 卫生毒理(正高) 理化检验技术(正高) 麻醉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 疾病控制(副高) 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5) 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1)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临床三基(护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