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效果差再根除Hp
题目:女性,45岁,反复上腹痛2年,加重1周,伴反酸,腹胀,一直未治疗,查体:睑结膜、口唇黏膜苍白,腹平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变薄,呈花斑状,黏膜下血管隐约可见。
解析:2.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但并不是所有Hp阳性的慢性胃炎都需要根除Hp的治疗。下列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建议根除Hp: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如胃黏膜有糜烂、中重度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有胃癌家族史;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消化不良症状经正规治疗效果差者。患者首次就诊应先给予正规内科治疗,无效方给予根除Hp的治疗。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关于肝性昏迷的治疗,正确的是
烦躁不安时忌用巴比妥类药物
禁止蛋白质摄入
口服新霉素或β-半乳糖果糖
血氨升高宜用谷氨酸钾(钠)
解析:1.消除诱因:某些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肝性昏迷。肝硬化时,药物在体内半衰期延长,廓清减少,脑病患者大脑的敏感性增加,多数不能耐受麻醉、止痛、安眠、镇静等类药物,如使用不当,可出现昏睡,直至昏迷。当患者狂躁不安或有抽搐时,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副醛、水合氯醛、哌替啶及速效巴比妥类,B正确。可减量使用(常量的1/2或1/3)安定、东莨菪碱,并减少给药次数。非乃更、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有时可作安定药代用。必须及时控制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快速和大量的排钾利尿和放腹水。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2. .饮食: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C正确。3.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例如稀醋酸液)灌肠,禁肥皂。A错误。4.抑制细菌生:口服新霉素2~4g/日或选服巴龙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均有良效。乳果糖:口服后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腔呈酸性,从而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对忌用新霉素或需长期治疗的患者,乳果糖或乳山梨醇为首选药物。D正确。6. 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消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谷氨酸钾(每支6.3g/20ml,含钾34mmol)和谷氨酸钠(每支5.75g/20ml,含钠34mmol)。E正确。
[多选题]肝性脑病的诊断依据为( )
严重肝病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
肝性脑病的诱因
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
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
扑翼样震颤和典型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解析:1. 由于各种原因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或门体分流术后引起,常有肝细胞变性坏死,A正确。2. 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B正确。3继智能障碍后即出现比较明显的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应、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状态逐渐进入昏迷者。C正确。4.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血氨测定 约75%HE病人血氨浓度呈不同程度增加,在慢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多,急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少。但血氨升高,并不一定出现肝性脑病,所以血氨浓度升高,对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D正确。5.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变化对本病诊断与预后均有一定意义。正常脑电图波幅较低,频率较快,波型为α波。随着病情的变化和发展,频率减慢,波幅逐渐增高,波型由α波变为每秒4~7次的θ波则提示为昏迷前期,如变为对称的、高波幅,每秒1.5~3次的δ波则为昏迷期表现。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E正确。
[多选题]胃肠道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
Ⅰ、Ⅱ期手术后化疗±美罗华±放疗
化疗±美罗华±放疗
Ⅲ、Ⅳ化疗±美罗华±局部放疗
解析:胃肠道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包括Ⅰ、Ⅱ期手术后化疗±美罗华±放疗;化疗±美罗华±放疗;Ⅲ、Ⅳ化疗±美罗华±局部放疗。故选: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