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湿热蕴脾

题目:患者身目发黄,黄色鲜明,腹部痞满,肢体困重,便溏尿黄,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腻,脉濡细,其临床意义是( )

解析:湿热蕴脾证是湿热内蕴中焦,致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脘腹痞闷,纳呆厌食,呕恶口苦,或口甜口黏,便溏不爽,尿黄,肢体困重,渴不多饮,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或皮肤瘙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咯痰白稠、量多,滑而易出者是( )
  • 湿痰

  • 解析:痰黄沾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因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寒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因燥邪伤肺。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者,为热伤肺络。口常流稀涎者,多为脾胃阳虚证。口常流粘涎者,多属脾蕴湿热。

  • [单选题]违法主体因其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称为( )
  • 法律责任

  • 解析:违法主体因其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称为法律责任。

  • [单选题]塞因塞用属于下列何种治法
  • 反治

  • 解析: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相符的病证,即病有假象者。包括了:(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证。(4)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其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证。

  • [单选题]治疗急性乳腺炎肝胃郁热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 瓜蒌牛蒡汤

  • 解析: 急性乳腺炎肝胃郁热证治则为疏肝清胃,通乳消结,方用瓜蒌牛蒡汤。故答案选C。易错选A.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证。

  • [单选题]反应下焦肾的病变的是
  • 舌根

  • 解析: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 [单选题]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的是
  • 白术

  • 解析: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证,脾虚水肿,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 [单选题]支气管肺炎的基本病变是( )
  • 渗出

  • 解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一般症状 起病急骤或迟缓,骤发的有发热,拒食或呕吐,嗜睡或烦躁,喘憋等症状,发病前可先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日,早期体温多在38~39℃,亦可高达40℃左右,大多为驰型或规则发热。支气管肺炎的基本病变是渗出。

  • [单选题]下列选项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 阳胜伤阴

  • 解析: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阴阳对立制约的结果是达到动态平衡,称为“阴平阳秘”,如果这种平衡遭遇破坏则疾病形成。根据阴阳的对立制约确立的相应的治则是阴阳偏胜的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阳胜则热,属实热证,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 [单选题]属于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 四诊合参

  • 解析:对于疾病诊断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对疾病有所认识,才能对疾病进行防治。要正确的认识疾病,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即:①审察内外,整体察病;②辨证求因,审因论治;③四诊合参,从病辨证。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儿科学(副高) 理化检验技术(副高) 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0) 超声波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8)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1) 口腔医学技术(师)(代码:205) 辽宁初级药士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全科)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临床营养(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