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1~2天内抽血培养3~4次

题目:女性,32岁。反复发热在37.5~38℃1个月,伴关节肌肉酸痛就诊。体检:轻度贫血,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心尖有收缩期吹风样Ⅲ级杂音,并有收缩中期喀喇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热待查

解析:患者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细菌培养阳性是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凡原因未明的发热、体温持续在1周以上,且原有心脏病者,均应积极反复多次进行血培养1~2天内抽血培养3~4次,以提高阳性率,若血培养阳性,尚应做药物敏感试验。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上世纪50年代,发现某省部分地区居民长期深井高碘水,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随机抽查该地区的甲、乙两村常住居民的高碘性甲状腺肿患病率,甲村为20.6%,乙村为25.3%,则甲乙村该病合计患病率为
  • 甲乙两村调查人群中患该病总人数除以调查总人数

  • 解析:E选项描述不准确。

  • [单选题]男,15岁。双下肢水肿2周。查体:眼睑轻度水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常规:红细胞(-),蛋白(+++),尿蛋白定量4.8g/d,血浆白蛋白19g/L,肾穿刺活检示微小病变型肾病。不适当的治疗是
  •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单选题](2003)肺炎链球菌可引起
  • 大叶性肺炎(即典型肺炎)

  • 解析: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脑膜炎及支气管炎,一般不引起支气管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 [单选题]关于成分输血的描述,错误的是
  • 治疗效果不如全血好

  • 解析:全血成分复杂,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安全,因此采用成分输血,可减少不必要血液成分的输注,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成分输血的血制品有效成分浓度和纯度均较全血高,治疗效果好于全血。答案B错误。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较输全血少。成分输血可一血多用,节约血液资源。成分输血的血液成分单一,便于保存和使用。

  • 推荐下载科目: 内科护理(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正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主治医师(代码:313) 急诊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92) 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学) 护士资格证考试 PRK-LASIK医师、技师 护理学专业知识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