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150~180ml/kg

题目: 男孩,2岁,因频繁呕吐,水样便3天,伴发热入院,12小时无尿。查体:T38℃,颜面苍白,皮肤弹性极差,眼窝凹陷,心、肺听诊无异常,腹稍胀,肝脾无肿大,膝腱反射未引出,四肢末梢微冷。实验室检查:血钠138mmol/L。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时有下列哪些表现
  • 肺动脉第二音显著亢进

    右心室压力显著升高

    左、右心室显著增大

    X线示肺动脉段明显突出


  • [多选题]新生儿期甲低的临床表现为 ( )
  • 胎便排出延迟,常有便秘

    生理性黄疸延长

    哭声小,体温低


  • [多选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症状有
  • 出血

    血小板减少

    贫血

  •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系统症状包括:HB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血小板减少与血清中存在的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

  • [多选题]关于室间隔缺损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大型缺损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出现青紫,此时心脏杂音较轻但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可形成梗阻型肺动脉高压

    有时因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

    分流量大,易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 [多选题]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
  • P波增宽,时限>0.11s

    P波出现双峰,切迹明显,峰距>0.04s


  • [多选题]由于新生儿泌尿系统的特点,易出现下列哪些情况 ( )
  • 水肿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低钠血症

    尿糖阳性


  • [多选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是
  • 通过病毒血症累及全身淋巴系统

    直接感染B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增殖

    产生多克隆免疫球蛋白

  • 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EB病毒侵入口腔后,在咽部细胞中繁殖,导致细胞破坏,引起扁桃体炎和咽炎症状,局部淋巴结受累肿大。病毒还可在腮腺和其他唾液腺上皮细胞中繁殖,并可长期或间歇性向唾液中排放,然后进入血液,通过病毒血症或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进行播散,继而累及周身淋巴系统。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而转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并不是直接侵入T淋巴细胞)。此外,本病的发病机制除主要是由于B、T淋巴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外,还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等因素。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颌面外科学(正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康复医学(正高) 核医学技术(正高) 妇女保健(副高) 消毒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5)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执业药师(西药)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全科) 医学影像专业知识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