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D
孕1产0孕34周待产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题目:
孕妇,29岁,0-0-0-0,平素月经规律,现孕34周。未按时产前检查。1周来心悸、口渴,食量增多并多汗,睡眠不良且逐渐加重。既往史:15岁患甲亢,未定期服药,不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入院查体:体温37.7℃,脉搏120次/分,血压140/70mmHg,呼吸28次/分;突眼,面色潮红。
解析:多数甲亢孕妇妊娠前有甲状腺疾病的现病史或既往史,该孕妇有甲亢既往史,有食欲亢进、多汗、心率增快、心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故诊断并不困难。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年龄45岁以下,无生育要求的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下列哪项最适合
全子宫切除、保留双侧卵巢
[单选题]容易引起子宫破裂的胎儿发育异常有
脑积水
[单选题]36岁妇女,停经52天,阴道少量流血3日,伴阵发性下腹痛并逐渐加重,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如孕50天,宫口松,并见有组织物堵塞,下列哪项处理恰当
立即行吸宫术
[单选题]与产后出血无关的是
早产
解析: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
1.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70%。子宫肌纤维的解剖分布是内环、外纵、中交织。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对肌束间的血管起到有效的压迫作用。如果出现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则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常见的因素有:①全身因素:产妇因对分娩过度恐惧而极度紧张,尤其对阴道分娩缺乏足够信心则可以引起宫缩不协调或宫缩乏力。此种情况在临产后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及麻醉剂等将引增加产后宫缩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②产科因素:产程过长造成产妇极度疲劳及全身衰竭,或产程过快,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儿及多胎妊娠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肌纤维缩复能力差,多次分娩而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子痫前期(重度)、严重贫血、宫腔感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子宫肌纤维水肿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③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
2.胎盘因素
占产后出血原因的20%左右。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及部分胎盘和/或胎膜残留均可影响宫缩,造成产后出血。胎盘滞留:胎盘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尚未排出者称胎盘滞留。可能与宫缩剂使用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刺激产生痉挛性宫缩,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宫颈外口形成收缩环,将剥离的胎盘嵌闭于宫腔内引起胎盘滞留;宫缩乏力或因膀胱充盈压迫子宫下段,也可以致胎盘虽已剥离而滞留于宫腔。如胎盘滞留妨碍正常宫缩则引起产后出血,且血块多聚于子宫腔内,进而引起宫腔增大致宫缩乏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严重后果;胎盘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操作手法不当有关。如胎儿娩出后过早或过重按摩子宫,干扰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缩复,致胎盘部分剥离,剥离面血窦开放而出血过多;也可由于既往多次刮宫或宫腔操作使,使子宫内膜损伤而易引起胎盘粘连或植入。
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及宫颈及子宫下段裂伤。常见因素:外阴组织弹性差,外阴、阴道炎症改变;急产、产力过强,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软产道检查不仔细,遗漏出血点。缝合、止血不彻底等。
4.凝血功能障碍
常见原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少数由原发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病毒性肝炎等引起。
5.子宫内翻
少见,多因第三产程处理不当造成,如用力压迫宫底或猛力牵引脐带等。
题目所述与早产并无关系。
[单选题]最短的胎头径线是
双颞径
解析:最短的胎头径线是双颞径。
[单选题]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一般规律的是
由原始到成熟,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