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穿透肠壁,但无淋巴转移
题目:DukesB
解析:Dukes分期(1935年):
A期癌肿浸润深度限于直肠壁内,未穿出深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
B期癌肿侵犯浆膜层,亦可侵入浆膜外或肠外周围组织,但尚能整块切除,无淋巴结转移。
C期癌肿侵犯肠壁全层或未侵犯全层,但伴有淋巴结转移:C1期癌肿伴有癌灶附近肠旁及系膜淋巴结转移;C2期癌肿伴有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尚能根治切除。
D期癌肿伴有远处器官转移、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不能根治性切除。
大肠癌的TNM分期
T 原发肿瘤。
Tx 不能估计原发肿瘤
T0 未发现原发肿瘤Tis 原位癌
T1 肿瘤侵犯粘膜层
T2 肿瘤侵犯肌层
T3 肿瘤侵犯肌层穿入浆膜下,或穿入腹腔动脉或直肠旁组织,但未穿破腹膜。
T4 肿瘤穿破脏层腹膜,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组织。
N 局部淋巴结
Nx 不能估计局部淋巴结
N0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转移到1-3个结肠旁或直肠旁淋巴结
N2 有4个以上结肠旁或直肠旁淋巴结转移
N3 转移到任何主要血管旁的淋巴结
M 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诊断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不符合者是
初起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解析:诊断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有感染病史、对称性四肢瘫、伴有脑神经受累、发病第3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最明显
[单选题]当DNA分子中的A含量为26%时,C的含量为
24%
解析:所有DNA分子中,含有ATCG四种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子数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的分子数相等,即[A]=[T],[C]=[G],A含量为26%时,可得出C含量为24%。
[单选题]低血容量状态
颈静脉充盈不良
解析:低血容量状态颈静脉充盈不良
[单选题]酶能催化化学反应是由于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解析:酶的高效催化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实现的,因为即使在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中,也只有那些能量较高的活泼分子才有可能进行化学反应。这些能量较高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使分子从基础状态达到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高低决定反应体系活化分子多少,即决定反应速度。与加速反应进行,或外加能量,或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酶就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的。故本题答案为E。
[单选题](2001)不符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
红细胞内酶发育不成熟
解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1)肝细胞的摄取受抑制;(2)肝细脃内色素的结合减少,摄取胆红素受抑制,很可能归因于肝细胞内“Y蛋白”的抉乏,因此,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经常出现,但仅半数发生黄疸是因为血清胆红素水平须超过70-100微摩尔/升时皮肤方见到色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足月儿在生后第3-4天、早产儿于第5-6天才达到高峰,为生理性黄疸。
[单选题]女,22岁。因间断右下腹隐痛伴腹泻5个月来诊,进餐可诱发腹痛伴便意,排便后腹痛可缓解。每日排糊样便2~4次,无黏液脓血便。伴乏力、盗汗。查体: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X线下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盲肠环形龛影,升结肠短缩。胸片见左上肺结节钙化灶。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
肠结核
解析:此题是临床分析判断的试题。考点为肠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该患者为青年女性,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A、B、C、D、E五种疾病均有可能,但结合患者有肠外结核(肺结核)病史;伴有发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状;X线下消化道钡剂检查发现盲肠有环形溃疡及升结肠短缩。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肠结核。病变部位、溃疡形态不符合克罗恩病的典型特点;年龄22岁,结肠癌少见,且该患者表现与结肠癌不相符,可能性小;临床中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与该患者不相符;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反复发作腹泻伴脓血便,多累及直肠及乙状结肠,本例不符合。因此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男,53岁。上腹胀痛10余年,多于饭后约30分钟加重。半年来上腹痛加重,伴反酸,间断呕吐胃内容物。吸烟15年饮白酒10年,每日约半斤。患者的病变最可能位于
胃窦
解析:本题诊断为胃溃疡,病变位置在胃窦。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典型症状为饥饿痛,胃底、胃体及本门很少引起呕吐胃内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