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随机事件
题目: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0.05,这一事件是( )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相对存在严重职业健康问题的企业是
乡镇企业
[单选题]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定义是( )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针与原则是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解析: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单选题]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
人群
[单选题]某健康教育中心设计面向农村的《防治碘缺乏病》折页,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文字说明形式不符合健康信息表达原则中的
适用的原则
解析:健康教育中心设计面向农村的《防治碘缺乏病》折页,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文字说明形式不适用与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
[单选题]不是健康教育手段的是
预防
解析:健康教育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宣传是传播手段之一,预防不是健康教育手段,而是目的,所以应该选择答案E。
[单选题]效度是指( )
测器的准确性
[单选题]体力劳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三磷酸腺苷
[单选题]噪声所致听力曲线图上的V形下陷常发生在
3000~6000Hz
解析:高频听力下降(特别是在3000~6000Hz)是噪声性耳聋的早期特征。对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有几种解释:①认为耳蜗接受高频声的细胞纤毛较少且集中于基底部,而接受低频声的细胞纤毛较多且分布广泛,初期受损伤的是耳蜗基底部,故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②认为螺旋板在感受4000Hz的部位血循环较差,且血管有一狭窄区,易受淋巴振动的冲击而引起损伤,3个听小骨对高频声波所起的缓冲作用较小,故高频部分首先受损;③共振学说:外耳道平均长度2.5cm,根据物理学原理,对于一端封闭的管腔,波长是其4倍的声波能引起最佳共振作用,对于人耳,这一长度相当于10cm,3000Hz声音的波长为11.40cm,因此,能引起共振的频率介于3000~4000Hz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