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Ⅱ级

题目:女.36岁,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近日轻度活动即感心悸、气促。心电图示心律失常。

解析:1.心功能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并发的心律失常,最常见为房颤,发生于30%~40%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左心房显著扩大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多见。在房颤发生前,多先有房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或阵发性房颤,以后才转为持久性房颤。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压力源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下述哪项正确
  • 括约肌失去控制

  • 解析:压力源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有血压升高、胃肠蠕动减少、肌张力增加、呼吸加快、括约肌失去控制、女性的月经失调等。故选E。

  • [单选题]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给氧方式应是
  • 低浓度持续给氧

  • 解析:Ⅱ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是低浓度持续吸氧。

  • [单选题]胆道梗阻时,粪便呈
  • 陶土色

  • 解析:胆道梗阻时,粪便因缺乏胆色素而呈陶土色,下消化道出血时,粪便上有血液,粪便呈暗红色。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阿米巴对宿主组织的溶解性破坏作用,粪便呈果酱样便。

  • [单选题]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毕,放开鼻孔的原因是
  • 排出呼吸道内气体

  • 解析:口对口吹气法:病人应置于仰卧位,急救者跪在患者身旁(或取合适姿势),先用一手捏住患者的下巴,把下巴提起,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不使其漏气。进行人工呼吸者,在进行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嘴贴紧病人的嘴,吹气入口;同时观察病人胸部是否高起;吹完气后嘴即离开,让病人把肺内的气“呼”出。最初吹的5-10口气要快些,以后则不必过快,只要看到患者高起的胸部下落,表示肺内的气体已排出时,接着吹下一口气,就可以了。如此往复不止地操作,直到病人恢复自动呼吸或真正确诊死亡为止。每次吹气用力不可过大,以免患者肺泡破裂;也不可过小,以免进气不足,达不到救治目的。 故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毕,开放鼻孔的原因为排出气道内气体。

  • [单选题]结核性脑膜炎进入晚期的特征是
  • 昏迷、半昏迷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

  • 解析:典型结脑起病较缓慢,临床上大致可分为3期。早期(前驱期)约1~2周,主要症状为性格改变,精神呆滞,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易疲倦或烦躁不安,可有低热、厌食、盗汗、消瘦、便秘及不明原因的呕吐,年长儿可诉头痛。中期(脑膜刺激期)约1~2周,由于颅内压逐步增高,患儿出现持续性头痛、喷射性呕吐、感觉过敏、体温升高、两眼凝视、意识逐渐模糊,以后进入昏睡状态,并可有惊厥发作。患儿脑膜刺激征明显(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婴幼儿则表现为前囟隆起、骨缝裂开。此期可出现脑神经障碍,最常见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展神经瘫痪。部分患儿出现脑炎体征。晚期(昏迷期)约1~3周,上述症状逐渐加重,由意识朦胧、半昏迷进入昏迷,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患儿极度消瘦,呈舟状腹。常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终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病而死亡。结脑晚期即昏迷期,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朦胧,半昏迷继而昏迷,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所以昏迷、半昏迷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是本时期的特征,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和选项C是在结脑中期出现的症状;选项D不是结脑的临床表现;选项E是不典型结脑的表现。故选A。解题关键:结核性脑膜炎进入晚期的临床表现包括昏迷、半昏迷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

  • [单选题]婴儿期预防接种疫苗正确的是
  • 3个月首次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

  • 解析:接种百白破联合制剂的时间分3次,第一次为3个月;生后2~3天接种卡介苗;生后24小时内首次接种乙肝疫苗;首次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为2个月,首次接种麻疹减毒疫菌为8个月。

  • [单选题]护理风湿热心脏炎患儿应让其卧床休息至
  • 急性症状消失,血沉正常

  • 解析:血沉增快是风湿热活动的指标,因此风湿热心脏炎患儿应卧床休息至急性症状消失,血沉正常。

  • 推荐下载科目: 小儿内科(正高) 妇女保健(正高) 呼吸内科(副高) 眼科学(副高) 精神病学(副高) 输血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0) 心理治疗(师)(代码:216)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执业药师(中药) 主管护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