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

题目:肺结核咯血的机制为

解析:肺结核咯血的机制为结核病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导致痰中带血或小血块,A和C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咯血的机制,B为血液病患者咯血的发病机制。故答案为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有关肠黏膜屏障功能监测描述错误的是
  • 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分子量小于150D的分子反映肠黏膜通透性

  • 解析:肠黏膜屏障功能监测包括肠黏膜通透性测定、细菌移位检测和血浆内毒素测定,其中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测定是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上主要指分子量大于150D的分子物质对肠道上皮的渗透性能,通常包括二胺氧化酶、循环D-乳酸和糖分子探针比值测定。测定乳果糖与甘露醇吸收比值可间接而全面、准确地反映肠黏膜通透性变化,其值增大,提示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黏膜功能损害。因此本题答案为C。

  • [单选题]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引起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是引起Ⅱ型呼吸衰竭的最常见原因,其余选项主要发生氧合障碍而引起Ⅰ型呼吸衰竭。

  • [单选题]下列关于肺动脉高压分类正确的是
  • 由肺动脉楔压增高引起的称为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

  • 解析:肺动脉高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发病原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根据肺动脉阻力、心排血量和肺动脉楔压增高情况分三类,由肺动脉阻力增大引起的称为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由心排血量增加引起的称为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如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由PAWP增高引起的称为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如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等,又称被动性肺动脉高压。有些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称为多因性肺动脉高压,又称反应性肺动脉高压。故答案选择D。

  • [单选题]有关急性肾损伤的概念描述,错误的是
  • 尿量12小时内少于0,5ml/(kg·h)

  • 解析:2005年9月AKIN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在RIFLE基础上对AKI的诊断及分级标准进行了修订,将AKI定义(诊断标准)为:由导致肾结构或功能变化的损伤引起的肾功能突然(48小时以内)下降,表现为血肌酐绝对值增加≥26.4μmol/l或者增加≥50%(达到基线值的1.5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超过6小时。故选择E。

  • [单选题]有关临终关怀的描述,正确的是
  • 是对临终病人24小时全程照护与服务

  • 解析: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 [单选题]高血压危象组织器官损伤的组织学标志是
  • 小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可见于易损器官

  • 解析:小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可见于易损器官是高血压危象的组织器官损伤的组织学标志。

  • [单选题]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一般不包括
  • 肺梗死


  • 推荐下载科目: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口腔修复学(正高) 中医全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 小儿外科学(副高)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主管药师(代码:366) 中医助理医师 药学(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