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痛风

题目:男性,51岁。以"反复关节红肿热痛10余年,复发并加重2日"入院。10年前饮酒后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口服"扑热息痛"治疗,3~4天后缓解,以后多于劳累或饮酒后发作上述症状,3~7天可自行缓解。逐渐累及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左足跟、右膝和腕关节。2天前,突发左膝关节肿痛。查体:血压150/90mmHg。耳廓未及结节,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双足第一跖趾关节膨大,可触及多个质硬结节。左膝关节肿胀,有压痛,浮髌试验阴性,活动受限。门诊实验室检查:血沉40mm/h,血尿酸649mmol/L。

解析:2.痛风常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冠心病和脑血管等疾病,称为代谢综合征或X综合征,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脑血管意外。 3.对于痛风患者,要避免血尿酸水平的急剧波动,当尿酸盐值突然升高时,可导致在已经曾饱和状态的滑液中形成尿酸盐结晶沉淀;突然降低时,则可使关节内的痛风石表面溶解,释放出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可引起白细胞趋化,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故痛风患者的急性期不予降尿酸治疗,只给予抗炎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秋水仙碱。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呤醇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包括丙磺舒、苯溴马隆和苯磺唑酮。 4.尿酸盐晶体可以在集合管和肾间质沉积,引起痛风肾病,影响患者的预后。一旦出现痛风肾病,血尿酸控制良好情况下,肾功能继续恶化者占16%;血尿酸未得到良好控制,肾功能继续恶化者高达47%。故肾功能的改变对本病预后影响最大。 6.痛风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其中秋水仙碱越来越少用,因其治疗剂量接近胃肠反应剂量,还有骨髓抑制、肝、肾、神经系统损伤等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起效快,但止痛不完全,抗炎差,有一定副作用;糖皮质激素:越来越常用,但要注意伴发病,一般可予强的松30~50mg/d,5~7天递减完,或肌注长效激素(德保松)。要注意的是症状未完全缓解前不要使用降尿酸药物因其可导致下述两种后果:延缓关节炎时间及引起新的发作。缓解期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尿酸水平,降尿酸治疗,但要缓慢,避免血尿酸水平的急剧波动。另对于发作频繁的患者,可予小剂量秋水仙碱口服以减少发作频率。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贫血按发病机制分类
  • 红细胞生成减少即造血不良性贫血

    红细胞过度破坏即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 解析:贫血发病机制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和失血性贫血。

  • [多选题]SLE血液系统受累可表现为
  • 贫血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


  • [多选题]对肾的系统连属,论述正确的是( )
  •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主骨生髓而华发

    开窍于耳及二阴


  • [单选题]患者平素体弱多病,近日来出现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自汗,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结代。本病应辨证为( )
  • 心阳不振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十宣穴主治病症的是( )
  • 咽喉肿痛


  • [多选题]肺所吸入之清气,要发挥其生理效应,必须( )
  • 敷布全身

    下达于肾


  • [多选题]常累及小血管的血管炎包括
  • Wegener肉芽肿

    过敏性紫癜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 解析:川崎病好发于中血管,而Wegener肉芽肿、皮肤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均主要累及小血管。

  • [多选题]气滞所致疼痛可以出现( )
  • 绞痛

    窜痛

    胀痛


  • [单选题]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黯、循农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 少神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呼吸内科(正高) 口腔正畸学(正高) 针灸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副高) 理化检验技术(士)(代码:109) 执业药师(中药) 住院医师规培(神经外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技) LA医师 医学检验(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