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CYP

题目:体外研究药物代谢最成熟的工具与哪种物质有关

解析:体外研究药物代谢最成熟的工具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中的系列酶(CYP)相关。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包合技术的特点包括
  • 可增加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挥发损失,并使液体药物粉末化

    对易受热、湿、光照等影响的药物,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

  • 解析: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也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化是固体分散技术的特点。

  • [单选题]痛风患者体内异常代谢的物质是
  • 嘌呤

  • 解析:痛风由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嘌呤的合成与分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也较恒定。当嘌呤的代谢异常,体内的核酸大量分解(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或食入高嘌呤食物时,血尿酸水平升高。

  • [单选题]异烟肼抗结核杆菌的机制是( )
  • 抑制细菌分枝菌酸合成

  • 解析:异烟肼抗菌机制较复杂,可能是通过抑制分枝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一分枝菌酸的合成,而使结核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减少,削弱其细胞壁的屏障保护作用。由于分枝菌酸为分枝杆菌的专有成分,因此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抗菌作用,对其他微生物几无作用。

  • [多选题]药物配伍中物理学的配伍变化包括
  • 溶解度改变

    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

    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

  • 解析:药物配伍物理学的配伍变化包括:(1)溶解度改变: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常因药物在混合后的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较小而析出沉淀。包括提取、制备过程发生溶解度改变、吸附、盐析、增溶等现象。(2)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①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如中药的干浸膏、颗粒以及某些酶、无机盐类等含结晶水的药物相互配伍时,药物易发生吸湿潮解。②能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药物配伍时,可发生液化而影响制剂的配制。但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合时产生的液化不影响疗效。③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后而又逐渐干燥会引起结块。③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乳剂、混悬剂中分散相的粒径变粗,或聚结或凝聚而分层或析出。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可直接影响制剂的内在质量。

  • [单选题]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性试验的是
  • 皮内注射

  • 解析:血管内给药没有吸收过程外,其他途径如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都有吸收过程。皮内注射吸收更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动脉内给药可使药物靶向特殊组织或器官。腹腔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鞘内注射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

  • [单选题]适宜用于儿童紧急退高热的是
  • 20%安乃近溶液

  • 解析:由此题可掌握的要点是发热的药物治疗。此题干简洁、明确,关键词是"儿童"、"高热"。退热用药应该显效越快越好,特别是对于高热的儿童;依据剂型的体内吸收特点,即排除阿司匹林片(A)、布洛芬胶囊(B)、对乙酰氨基酚片(D),选择布洛芬混悬液(C)或20%安乃近溶液(E),且首选20%安乃近溶液(E)。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是E。

  • [单选题]甲亢术前准备的正确给药方法是( )
  • 先给硫脲类,术前2周再给碘化物

  • 解析:甲亢术前准备的正确给药方法应是先给硫脲类,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以减少麻醉及术后并发症;术前2周再给碘化物,是为了使腺体缩小、变硬,以减少术中出血。

  • 推荐下载科目: 外科护理(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结核病学(副高) 骨外科学(副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副高) 输血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0) 执业药师(西药)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影像) 医学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MRI技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