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题目:大于7μm的微粒可被摄取进入

解析:根据题干直接分析,被动靶向的微粒经静脉注射后其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与粒径的大小:①2.5μm~10μm时,大部分积聚于巨噬细胞;②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③小于10μm时的纳米粒,则缓慢积聚与骨髓;④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以机械过滤方式截留,被单核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故本题选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下列治疗药源性疾病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对症治疗

    拮抗致病药物

    调整治疗方案

    排除体内残留的致病药物

  • 解析:治疗药源性疾病首先停用致病药物。药源性疾病停药后多能自愈或缓解。有些器质性损伤停药后不一定能立即恢复,甚至是不可逆的;可按相应疾病"对症治疗"(A)。治疗药源性疾病需要努力排除体内残留的致病药物(E),如采用吸附、导泻、利尿、输液、血液透析等方法。给予拮抗致病药物的药物(C)。如果"致病药物"为患者治疗所必需。则权衡利弊,调整治疗方案(D),如延长给药间隔、减少剂量等,必要时进行TDM。备选答案A不正确。药源性疾病患者大多患慢性病或多种疾病,一般不能"停用"药物。只是停用致病药物。

  • [单选题]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
  • 所有的不良反应

  • 解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

  • [多选题]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有
  • 制备稳定衍生物

    制备难溶性盐类

    制备固体剂型

    制备微囊

    制备包合物

  • 解析: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有1.制备稳定衍生物2.制备难溶性盐类3.制备固体剂型4.制备微囊5.制备包合物

  • [多选题]相互作用对药物学的影响
  • 影响吸收

    影响排泄

    影响代谢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1.影响吸收:①金属离子与四环素同服,可形成难溶性的配位化合物②阿托品、颠茄、丙胺太林等可延缓胃排空,增加药物的吸收。③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药物可增加肠蠕动,从而减少了药物吸收。2.影响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大小是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重要因素如阿司匹林、依他尼酸、水合氯醛等均具有较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抗凝血药、抗肿瘤药等合用,可使后三者的游离型药物增加,血浆药物浓度升高,毒性增加。3.影响代谢:主要包括酶诱导相互作用和酶抑制相互作用。药物与肝药酶诱导/抑制剂合用,药酶活性(增强/减弱),药物代谢速度(加快/减慢),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短/长)药效(降低/增加),作用维持时间(短/长),应当适当(增加/减少)剂量。4.影响排泄:通过竞争性抑制肾小管的排泄、分泌和重吸收等功能,增加或减缓药品的排泄。如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药可减少青霉素自肾小管的排泄,使青霉素的血浆药物浓度增高。血浆半衰期延长,毒性可能增加。

  • [单选题]具有乳化作用的基质是
  • 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

  • 解析: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O/W型乳化剂。

  • [单选题]患者,女,24岁,因抑郁症长期服用帕罗西汀,疗效欠佳,调整药物为吗氯贝胺,在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过程中应注意
  • 停用帕罗西汀14天后,再给予吗氯贝胺

  • 解析:本题考查抗抑郁症药物的合理用药。抗抑郁症药物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尽可能单一用药,应足量、足疗程治疗;当单药治疗无效时,可改用同类的其他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物。应注意氟西汀需停药5周才能换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其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及艾司西酞普兰)需停药2周再换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职业卫生(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 结核病学(副高) 消化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6)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药学(士)(代码:101) 住院医师规培(内科) 公共卫生管理 超声医学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