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胃癌根治术+化疗

题目: 男性,64岁,上腹胀痛两月余。2周前体检发现上腹有包块,尚活动。钡餐检查:胃窦部肿块。患者肥胖,血糖10mmol/L,血压160/110mmHg。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包括
  • 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

    常有肠上皮化生

    可有异型增生

    常有假幽门腺化生

  • 解析:1.腺体萎缩是萎缩性威严的基本病变,也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萎缩多发生与腺体颈部以下的腺体,腺体变短,数量减少,重者腺体可以完全消失,粘膜变薄。在萎缩区可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常波及粘膜全层。可形成淋巴滤泡。如果在粘膜浅层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即可诊断胃活动性萎缩性胃炎,这时的粘膜上皮常常发生坏死,或形成糜烂。2.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是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病理改变。3.一般认为结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因为不典型增生是起始于不完全化生。

  • [多选题]对脏腑表里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 心与小肠相表里

    肾与膀胱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 [多选题]原发性肝癌可并发
  • 肝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 解析: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和癌旁综合征 。

  • [多选题]大肠癌的病因,目前认为是哪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 解析:大肠癌的发生是结肠粘膜上皮受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作用导致多基因改变的结果。许多大肠癌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大肠癌可能的病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与环境、遗传等其他因素也存在相关性。故AD正确。

  • [多选题]下面哪些是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 解痉剂

    容积性泻剂

    抗抑郁药

  • 解析:①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654-2)、贝那替秦(胃复康)等,因不良反应较多渐被其他药物替代。A正确。②西沙必利(普瑞博思):通过兴奋节前神经元的5-羟色胺4(5-HT4)受体,并作用于肠肌丛神经节细胞使乙酰胆碱释放,增加胃肠推动力,促进排便。每次5~10mg, 3次/d餐前半小时服。B正确。3.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治疗。症状严重时可用盐酸氟西丁(百忧解,Prozae)20mg/d,或用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故D正确。

  • [多选题]肝性脑病的血氨增高的原因有
  • 摄取过多的含氮食物或药物

    低钾性碱中毒

    便秘

    感染

    低血容量与缺氧

  • 解析: 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肝性脑病时血氨常明显增高,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高蛋白饮食 含氮的食物摄入过多,或有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容量下降,引起肾前性少尿,以致血氨升高。  2. 便秘 含氮、胺及其他有毒衍生物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了毒物的吸收。  3. 低钾性碱中毒 患者进食少,又有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加之放腹水、排钾利尿等,引起低钾血症,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进行细胞产生毒性。  4.休克与缺氧 休克与缺氧的状态,可造成肾前性氮质血症,其表现为血氨升高且脑细胞缺氧时对氨的耐受性会降低。  5.低血糖 低血糖时大脑的能量燃料不足,脑内去氨活动停滞,氨的毒性增加。  6.感染 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可造成组织分解代谢的进一步增加,产氨量自然也会增加,尤其肝性脑病患者肠道细菌生长活跃,肠道内产氨也明显增多。  7.催眠 催眠药可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引起缺氧,使血氨升高。故全选。

  • [多选题]采用骨性标志取穴法的穴位有( )
  • 阳陵泉

    廉泉

    下关

    攒竹


  • [多选题]糖皮质激素治疗克罗恩病的表述,正确的包括
  • 适用于本病活动期

    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

    有瘘管形成的应慎用

    使用初量要足

  • 解析: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本病活动期,尤其以小肠病变为主伴有肠外表现者。一般主张使用时初量要足、疗程偏长。剂量如泼尼松为 30 ~ 40mg/d 、重者可达 60mg/d ,病情缓解后剂量逐渐减少至停用,并以氨基水杨酸制剂作长程维持治疗。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消化内科(正高) 内分泌(正高) 中医儿科学(正高) 整形外科学(副高) 肿瘤外科学(副高) 计划生育主治医师(代码:360)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1)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69) 放射医学技术(师)(代码:206) 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