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积粉苔

题目:外感秽浊不正之气,热毒内盛初期的舌苔表现是( )

解析:苔积粉,主时邪挟湿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经来先期,量多,色紫红,质黏稠,伴心烦,面红口干,小便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其证候是
  • 阳盛血热证


  • [单选题]皮损表现为米粒到黄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凹,表面有蜡样光泽,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的疾病是
  • 鼠乳

  • 解析:鼠乳皮损表现为米粒到黄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凹,表面有蜡样光泽,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

  • [单选题]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可见的面容为( )
  • 黏液水肿面容

  • 解析:黏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发稀疏,舌色淡胖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

  • [单选题]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是
  • 乙状结肠与直肠

  • 解析:菌痢的主要病变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直肠。   【该题针对“3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唐代以前所称的哕,是指
  • 呃逆

  • 解析:古称的"哕",俗称"打呃",也就是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导致膈肌拘挛,声自咽部冲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呃呃声。故选择A。B是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而发出的长而缓的声音,古称"噫",俗称"打饱嗝"。C又称反胃,指胃气上逆,泛恶欲吐之证。D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有声无物为干呕。E即指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

  • [单选题]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功效的药物是( )
  • 苍术

  • 解析: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 [单选题]患者,女,32岁。怀孕3周,饮食不慎,偶有干哕腹胀,倦怠乏力,胎动频繁。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 苏梗、砂仁、白术

  • 解析: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还有安胎的功效,常与白术、苏梗配伍,治疗胎动不安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耳鼻咽喉科(正高) 卫生毒理(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正高) 血液病学(副高) 儿童保健(副高) 妇幼保健主治医师(代码:364) 病理学技术(士)(代码:106) 营养(师)(代码:210) 病案信息技术(师)(代码:213) 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