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为革兰阳性小杆菌

题目:对布鲁菌叙述错误的是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肾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
  •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 解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近髓肾单位的髓袢与直小血管是一个并行排列液体逆向流动的U形管道,而各段肾小管对溶质和水有选择性通透性,构成了逆流系统,为肾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形成具备了条件。   外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外髓部是逆流倍增过程的起始部位,由于髓袢升支粗段位于外髓部,能主动重吸收NaCl,对水则不易通透,所以外髓部的高渗梯度主要由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形成的。   内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与内髓质集合管尿素再循环和髓袢升支细段NaCl由管内向管外组织间液顺梯度扩散有关。 ①尿素再循环:髓袢升支细段管壁对尿素具有中等度的通透性,内髓部组织液中尿素便顺浓度梯度进入髓袢升支细段,小管液相继流经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皮质部、外髓部集合管至内髓集合管处,尿素再顺浓度梯度扩散到组织液,形成尿素再循环,促进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②NaCl对渗透梯度形成的作用:在髓袢降支细段对NaCl不易通透,但对水有通透性,降支细段小管液NaCl浓度愈来愈高,到髓袢顶端转折处达最高值。小管液转入升支细段后,管壁对NaCl有较高通透性,对水则不易通透,NaCl便顺浓度梯度扩散入内髓部组织液,提高内髓部渗透梯度。【该题针对“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 时点患病率

  • 解析: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 [单选题]环境卫生学所研究的环境主要包括
  • 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

  • 解析: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前者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后者如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内科学(正高) 计划生育(正高) 临床营养(正高) 心血管内科(副高) 烧伤外科学(副高) 护理学(副高) 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7)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急诊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92)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