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题目: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解析:肝素是加强抗凝血酶Ⅲ(AT-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肝素是红细胞透渗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但不适于CBC、细胞形态学检查。每毫升血液肝素用量为(15±2.5)U,多为肝素钠盐或钾盐。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不会影响血细胞直方图变化的因素为
细胞膜脂质含量
[单选题]体内贮藏的氧仅为
1.5L
[单选题]每升血液中细胞容积除以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计算出值是( )
平均红细胞容积
[多选题]引起NAP活性增高的因素有
紧张
恐惧
激烈运动
[单选题]NAP增高的疾病不包括
缺铁性贫血
[单选题]补体对不同种类的靶细胞的溶解效果有所不同,下面对补体不敏感的靶细胞是
革兰阳性菌
解析:补体激活产生MAC,形成穿膜的亲水通道,破坏局部磷脂双层,最终导致细胞崩解,MAC的生物学效应是:溶解红细胞、血小板和有核细胞;参与宿主抗细菌(革兰阴性菌)和抗病毒防御机制。
[单选题]温氏法血细胞比容测定时应读取哪一层细胞高度的毫米数
还原红细胞层
解析:温氏法血细胞比容测定时离心后血液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带氧红细胞层,读数时应读取还原红细胞层高度的毫米数。
[单选题]关于急性输血溶血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均由血型不合引起
解析:急性输血溶血反应的发病原因除血型不合外,还可由输入血因储存不当造成破坏和红细胞本身缺陷引起。急性反应是发生在异体输血数分钟至数小时之内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因此症状有恶心、寒战、高热、腰背酸痛,部分患者还可引起DIC,治疗抗休克、补液同时需要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
[单选题]血清铁不增高的是
感染性贫血
解析:血清铁降低或正常见于肝脏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贫血、血色病和溶血性贫血,显著降低者见于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