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心因性痛
题目:癌症疼痛的分类不包括
解析:癌症疼痛的分类:1.躯体痛:定位一般比较明确,可表现为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如肿瘤骨转移,术后伤口痛。刺激包括各种机械的、化学的或温度的,也包括被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损伤后释放的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5-HT等。2.內脏痛:一般不能准确定位,而且常常牵涉到其他部位。肿瘤引起空腔脏器平滑肌痉挛;空腔脏器膨胀、缺血;肠系膜受牵扯、压迫和扭转等。内脏疼常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出汗等。3.神经病性痛:周围神经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损伤所致。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神经或脊髓,以及手术、放疗、化疗引起的神经损伤都可导致神经病性痛。其特点:烧灼样,触电样痛,有时有束带样感觉,部分病人伴有神经功能的障碍。故选择E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药品临床评价的主要特点包括( )。
先进性和长期性
实用性和对比性
公正性和科学性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药品临床评价的特点”。药品临床评价的特点有:①先进性和长期性;②实用性和对比性;③公正性和科学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多选题]关于微型胶囊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微囊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制成微囊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微囊能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微囊能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解析: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①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一些不稳定药物,如易氧化药物β-胡萝卜素、易水解药物阿司匹林,制成微囊化制剂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光线、湿度和氧的影响,防止药物的分解,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挥发油等制成微囊能够防止其挥发,提高了制剂的物理稳定性。②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如大蒜素、鱼肝油、氯贝丁酯等药物制成微囊化制剂后,可以有效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③防止药物在胃肠道内失活,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如尿激酶、红霉素易在胃肠道失活,氯化钾对胃的刺激性较大,微囊化可克服这些副作用。④控制药物的释放。利用缓释、控释微囊化材料将药物制成微囊后,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达到长效目的,如复方甲地孕酮微囊注射剂、慢心律微囊骨架片等。⑤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制剂的生产、贮存和使用。如油类、香料和脂溶性维生素等。⑥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如阿司匹林与氯苯那敏配伍后阿司匹林的降解加速,分别包囊后可以避免这种配伍变化。⑦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抗癌药物制成微囊型靶向制剂,可将药物浓集于肝或肺部等靶区,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多选题]药物杂质限量检查所要求的指标
选择性
检测限
耐用性
[单选题]疼痛的性质为走窜痛,部位不固定,多属( )
气滞
[多选题]药品卫生标准中对液体制剂的染菌数要求为
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活螨
液体制剂1ml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cfu,霉菌数和酵母菌数不超过100cfu
解析:《中国药典》(2010版)中关于药品卫生标准中对口服给药制剂染菌数的限量要求:口服给药制剂中1ml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或1ml不超过100个;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处。外用药品和内服药品要求不一定相同,不同制剂有不同的要求,但都需要进行卫生学检查。
[多选题]下列药物属于肌肉松弛药的有
氯唑沙宗
泮库溴铵
维库溴铵
解析:肌肉松弛药是指对骨骼肌具松弛作用的药,分为外周性及中枢性两种作用类型。外周性肌肉松弛药主要为季铵类化合物,泮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属于外周性肌肉松弛药。中枢性肌肉松弛药主要是阻滞中枢内中间神经元冲动的传递,作用机制与外周性的不同,在化学结构上也不是季铵类。氯唑沙宗属中枢性肌肉松弛药。利多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又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氯贝丁酯的作用为降血脂。
[单选题]通过改换包装而改变原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的药品,应当定性为
按劣药论处
解析:本题考查劣药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劣药论处:(1)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2)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3)超过有效期的;(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多选题]乳腺癌患者辅助化学治疗中,不含曲妥珠单抗可选择的辅助方案有
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方案)
密集阿霉素+环磷酰胺(AC方案)→密集紫杉醇
AC方案→紫杉醇
AC方案
解析:在辅助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同时也提出了另一个课题,即与含有蒽环类药物的AC -TH 方案相比,不含有蒽环类药物的TCH 方案也具有相似疗效。另外,由于AC -TH 组较TCH 组更易发生。故选择ABCE。
[多选题]下列关于热原叙述正确的是
可被高温破坏
具有水溶性
可被滤过性
易被吸附
解析:热原的性质:①耐热性,60℃加热1h无影响,100℃加热也不分解;但180℃3~4h,200℃60min或250℃30min~45min,才能彻底被破坏;②滤过性,体积小,直径1~5nm,故一般滤器均可通过。即使是微孔滤膜,也不能将其截留,但不能通过透析膜;③不挥发性,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在蒸馏时可随蒸汽雾滴(未气化的小水滴)夹带进入蒸馏水,故应设法防止;④水溶性,易溶于水;⑤吸附性及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药、超声波等破坏。在生产注射剂时,去除热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质量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