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卵磷脂小体(++) WBC(+)/HP 淀粉颗粒(0~1)/HP RBC(++++)/HP

题目: 患者男性,55岁,近来感觉尿频、尿急、尿流中断及排尿困难,伴有腰痛及肾区疼痛,遂来我院就诊。自诉平时喜食肉类,平素少运动,近年感觉尿频、尿急、尿流中断及排尿困难,伴有腰痛及肾区疼痛,偶见血尿,体重有所下降。

解析:前列腺肿瘤患者的前列腺常规可见大量红细胞,少数白细胞,患者年龄大,可能见到淀粉样颗粒。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下列前列腺液的镜检哪些是正确的
  • 可有少量白细胞

    白细胞散在分布,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10个

    红细胞无或偶见

    上皮细胞少量

    可见多量或满视野的卵磷脂小体,分布均匀


  • [多选题]常见的输血传播性疾病有
  • 肝炎

    艾滋病

    梅毒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 [多选题]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器包括
  • 电位测量电极

    压电晶体

    电流


  • [多选题]免疫学研究内容包括
  •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结构

    免疫系统的功能

    机体对抗原异物的识别、清除机制

    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多选题]关于棒状小体,正确的是
  • 紫红色的杆状物

    长约1~6μm,1条或数条

    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 解析:棒状小体(Auer小体):细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见于急性白血病,尤其是颗粒增多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可见数条至数十条成束的棒状小体,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见1条细长的棒状小体,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 [多选题]原子吸收光谱仪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分析结果偏高的故障时,常见的原因有
  • 背景吸收

    标准溶液变质

    假吸收

  • 解析:干扰测定结果因素:1.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任何物理因素变化而引起的干扰效应。2.化学干扰是指待测元素与其它组分之间的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干扰效应,它主要影响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主要干扰来源。3.电离干扰在高温下原子电离,使基态原子的浓度减少,引起原子吸收信号降低,此种干扰称为电离干扰。4.光谱干扰包括谱线重叠、光谱通带内存在非吸收线、原子化池内的直流发射、分子吸收、光散射等。5.分子吸收干扰是指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分子、氧化物及盐类分子对辐射吸收而引起的干扰。光散射是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微笑固体颗粒使光产生散射,吸光度增加,造成假吸收。波长越短,散射影响越大。背景干扰都使吸光度增大,产生误差。故选BCE。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骨伤科学(正高) 环境卫生(正高) 呼吸内科(副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放射医学(副高) 营养与食品卫生(副高) 麻醉学主治医师(代码:347) 中药师(代码:202)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