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E

HBV 流行性感冒病毒

题目:属于非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粪大肠菌群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为
  • 深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

    粉紫色,中心较深的菌落

  • 解析:粪大肠菌群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呈深紫黑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具有金属光泽。也有的呈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粉紫色,中心较深的菌落。

  • [多选题]肠道病毒
  • 均为小RNA病毒

    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并从粪便排出

    引起的疾病复杂多样

    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无包膜球形颗粒


  • [多选题]有关"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叙述,哪几项是错误的:
  • 内毒素的抗原性比外毒素强

    内毒素与人体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外毒素则不能

    内毒素仅由革兰阴性菌产生,外毒素仅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 解析:外毒素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与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并分泌于菌体外的蛋白,少数存在于细胞内,只有在菌体溶解后才释放至胞外。外毒素多数不耐热,但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例外,能耐100℃30min。外毒素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成为类毒素。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选择作用,引起不同的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只有当菌体死亡破裂后才释放,耐热,抗原性弱,不能经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内毒素对人体组织无选择性毒性作用,各种细菌内毒素对人体引起基本相同的反应,如发热、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Shwartzman现象。

  • [多选题]病毒致病的机理有
  • 致细胞溶解效应

    引起=3\*ROMANⅢ型超敏反应

    引起免疫性损伤

    导致免疫抑制现象


  • [多选题]治疗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可选用:
  • 四环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

  • 解析: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各种立克次体均有效,可使病程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磺胺类药物不能抑制立克次体生长,反而会促进其繁殖。抗真菌药不能用于治疗立克次体感染。

  • [多选题]培养真菌的条件:
  • 最适pH为4~6

    培养浅部感染真菌最适温度为22℃~28℃

    培养深部感染真菌最适温度为37℃


  • [多选题]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
  • 温度

    酸碱度

    有机物

    消毒剂的浓度

    消毒剂的作用时间


  • [多选题]人畜共患病包括:
  • 回归热

    波浪热

    登革热

    Q热

  • 解析:波浪热是布鲁菌感染特有的热型。布鲁菌侵入血流,出现菌血症,致患者发热。之后,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淋巴结等脏器细胞,发热也渐消退。细菌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再度入血,出现菌血症而致体温升高。如此反复形成的菌血症,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式。回归热是由多种疏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包括虱传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螺旋体经皮肤创伤进入人体,在血流中大量繁殖,出现高热,持续3~4天,热退;隔1周左右,又高热。如此反复发作多次,直至螺旋体的突变类型不再超越宿主产生的多种特异性抗体的范围为止。Q热(query fever,疑问热,指最初不明病因的发热)是由Q热柯克斯体(贝纳柯克斯体)引起,其传染源是受染的牛、羊等家畜,在动物间的传播是以蜱为传播媒介。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传播媒介是伊蚊,表现为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等。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波浪热、回归热、Q热、登革热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和人均可感染。

  • [多选题]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天然耐药的抗生素是
  • 亚胺培南

    万古霉素

    多黏菌素

    氨基糖苷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医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妇产科护理(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疼痛学主治医师(代码:358) 放射医学技术(士)(代码:104) 中医执业医师(一阶段)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全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