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室管膜瘤
题目:脊髓呈梭形膨大,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狭窄,当肿瘤较大时可造成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显示肿瘤以上蛛网膜下腔呈大杯口征
解析:脊髓内肿瘤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脊髓内肿瘤可见脊髓呈梭形膨大,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狭窄,当肿瘤较大时可造成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显示肿瘤以上蛛网膜下腔呈大杯口征;髓外硬膜内肿瘤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可使脊髓受压移位,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硬膜外肿瘤包括转移瘤、淋巴瘤、脊索瘤,硬膜外肿瘤硬膜囊常受压移位,患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脊髓向对侧轻度移位。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男,30岁,癫痫3个月。CT示左额叶后部有一1.0cm×1.5cm囊样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囊周无水肿,边缘轻度强化,内有点状强化,应诊断为
脑囊虫病
解析:此为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CT表现,典型者平扫为多发或单发环形或结节样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单选题]下面关于造影CT,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均对
[单选题]除哪项外均为微小栓塞剂
明胶海绵
解析:明胶颗粒通常用于直径2mm以下的小动脉栓塞。明胶条则可用于存在小动静脉瘘和动脉末梢粗大且数量较多时。微小栓塞剂指用于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末梢栓塞的直径在50~700μm大小的微粒、微球和微囊,可通过微导管注入。
[单选题]莱氏(Ledley)于哪年首先设计成全身CT装置
1974
解析:1974年莱氏(Ledley)全身CT设计成功。
【避错】世界第一台CT仅限于头部扫描是1972年。
[单选题]囊性支气管扩张与多发性肺囊肿的鉴别在于,前者
支气管造影时,对比剂易进入
解析:支气管造影时,多发性肺囊肿对比剂不易进入,一般仅有少量对比剂进入,而支气管造影可顺利进入扩张的支气管,明确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及范围。
[单选题]行冠状位MRI,对层面选择起决定作用的是
Gy梯度磁场
解析:MRI是多切面的断层显像。MRI利用梯度磁场(G)实现MRI的空间定位,共有三种梯度磁场:横轴位(Gz)、矢状位(Gx)和冠状位(Gy)。根据要求做矢状面、冠状面还是横断面,只要通过电脑控制启动某一轴上的梯度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