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所有污染物品需要移出疫点后再消毒
题目:终末消毒规则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小儿,男,6个月,查体结果如下。下列哪项神经反射属不正常
拥抱反射存在
解析:拥抱反射是婴儿最具防御性的反射,3-4个月以下的婴儿,当母亲或家人突然走到孩子身旁或发出响声析,会发现孩子出现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拥抱反射。因此六个月时应不存在拥抱反射
[单选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为( )
头孢菌素无效
解析: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各年龄段的儿童均可发病,占儿童肺炎的20%左右。起病缓慢,潜伏期约2~3周。大多起病不甚急,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等症状,2~3天后出现发热,体温常达39℃左右,可持续1~3周。常伴有咽痛和肌肉酸痛。初期刺激性干咳为突出表现,有的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咳出黏稠痰,甚至带血丝。一般无呼吸困难的表现。有些患儿有胸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肺部体征常不明显,少数可听到干、湿啰音。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重,以呼吸困难、喘憋和双肺哮鸣音较突出,可闻湿啰音。部分患儿可出现多系统的损害,如心肌炎、肝炎、脑膜炎、肾炎等。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前临床上以阿奇霉素为首选药物,剂量5~10mg/(kg·d),每日一次,疗程10~14天。支原体无细胞壁,故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无效,而有效的药物主要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
[单选题]在健康教育效应评价过程中,社会支持属于
强化因素
[单选题]正常足月新生儿穿衣、包被,要达到中性温度的要求,室内温度应维持在
24℃
解析:正常足月新生儿穿衣,包裹棉被,室温维持在 24℃,便可达到中性温度的要求.
[单选题]个体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属于
行为的适应
[多选题]关于病毒性心肌旋心电图的改变,描述正确的是
心动过速
ST段降低,T波改变
房性、室性期前收缩
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
解析:(1)房室传导阻滞,占40.3%(多为Ⅰ度阻滞),(2)期前收缩,占38.9%(室性早搏较多);(3)ST—T改变,占33.3%(个别可见到异常Q波及单项曲线)
[单选题]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的特点是
血行感染所致以全身症状为主
解析:新生儿尿路感染以全身症状突出,感染途径以血行感染为主。
[单选题]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
3个月
解析:该题为专业实践记忆题。病毒性心肌炎强调休息,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3个月。该题正确的答案是B。
[单选题]患儿女,3岁。溺水10分钟后被救起,无呼吸、心搏,现场予胸外心脏按压。判断按压是否有效需观察的体征不包括
呼吸频率
解析: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因此无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