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凝血酶和纤溶酶的形成

题目:DIC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

解析:在DIC发生过程中,凝血酶与纤溶酶的形成是两大关键因素,是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减少及纤溶亢进等改变的重要机制,其他因素可促进DIC的发生。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下列哪项正确
  • 试管法,血液与染液比例宜1∶1

  • 解析:网织红细胞染色时,染液与血液的比例以1∶1为宜。

  • [单选题]一般正常成年人血清中,各肌酸激酶同工酶活力之间的关系为
  • CK-MM>CK-MB>CK-BB

  • 解析:CK-MM约占总CK活力的95%,CK-MB约占总CK活力的5%以下,CK-BB约占总CK活力的1%以下。

  • [单选题]使纤维蛋白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是
  • 纤溶酶

  • 解析:纤溶酶(PL)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 [单选题]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什么的恶性肿瘤
  • 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 [单选题]男性,36岁,表现为贫血和脾大,有贫血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
  •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解析:病人有遗传家族史,则不支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而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不支持G6PD缺乏症和海洋性贫血

  • [单选题]凝血标本在采集多少小时后不能完成检测,应分离血浆并转移至洁净干燥符合要求的试管中,并保存于-20℃条件( )。
  • 4


  • [单选题]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评价范围
  • 灵敏度

  • 解析: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具有下列特点:①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②通过条形码识别、自动运输装置、自动混匀、自动进样、自动检测、自动报告、自动清洗、自动涂片,形成了模块式自动化血液分析流水线。③提供参数越来越多,能提供18~40个参数,如有核红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数等。④精度越来越高。采用定容计量、定时监控、三次平均法计数、延时计数等使精密度大大提高。

  • [多选题]造血微环境包括
  • 网状细胞

    骨髓微血管系统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 [单选题]应激时血浓度降低的激素为
  • 胰岛素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妇产科(正高) 眼科(正高) 神经内科学(副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眼科学(副高)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7) 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学)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住院医师规培(预防医学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全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