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阴液耗伤

题目:口干但不欲饮,兼见潮热、盗汗、颧红的临床意义是(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0~2岁的小儿,每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不少于
  • 3次

  • 解析:0~2岁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10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B.3~5岁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8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

  • [单选题]下列各项,药物用法错误的是( )
  • 琥珀入汤剂


  • [单选题]治疗痹证肝肾亏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
  • 独活寄生汤

  • 解析:痹证肝肾亏虚证表现为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证机概要为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治以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主之。本方有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作用。

  • [单选题]患儿,3岁。平时易患感冒,自汗,偶有盗汗,汗出以头部、肩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
  • 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 解析:根据该患儿的临床症候可诊断为汗证肺卫不固证,其分析如下:本证主要见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小儿;阳主卫外而固密,肺主皮毛,肺卫不固,津液不藏,故汗出;头为诸阳之会,肩背属阳,故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动则气耗,津液随气泄,故汗出更甚;气阳不足,津液亏损,故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肺卫失固,腠理不密,外邪乘袭,故常易感冒;舌质淡,脉细弱为气阳不足之象。其治法为:益气固表。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走表御风调节开合,牡蛎敛阴止汗,浮小麦养心敛汗,麻黄根收涩止汗。本题选D。

  • [单选题]独活寄生汤与天麻钩藤饮中均含有
  • 桑寄生、杜仲、牛膝

  • 解析: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 [单选题]热渐盛而津渐伤的舌象是
  • 舌苔由润变燥

  • 解析:热渐盛而津渐伤,津液不能上承于舌面,故见舌苔由润变燥。舌苔由白转黄,提示邪入里化热;舌光无苔,提示胃阴干涸,胃无生发之气;舌苔由厚变薄提示邪消正复,正气胜邪,为病退;舌苔焦黑起裂,提示热极津枯。

  • [单选题]脏腑在面部的分属,阙中所候脏腑是( )
  • 解析:面部分属脏腑名称:庭——面首;阙上——咽喉;阙中(印堂)——肺;阙下(下极,山根)——心;下极之下(年寿)——肝:肝部左右——胆;肝下(准头)——脾;方上(脾两旁)——胃;中央(颧下)——大肠;挟大肠——肾;明堂(鼻端)以上——小肠;明堂以下——膀胱子处。

  • [单选题]关于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病变从深部腺区逐步扩展至浅表

  • 解析: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枳实导滞丸主治的是
  • 饮食不消

  • 解析:本题考查枳实导滞丸的主治。枳实导滞丸可用于以下三症:①脘腹胀痛;②下痢泄泻;③大便秘结。三者均属于湿热食滞所致,以舌苔黄腻为辨证依据,若无苔腻不可妄投。

  • 推荐下载科目: 环境卫生(正高) 理化检验技术(正高) 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0) 精神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40) 妇幼保健主治医师(代码:364)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康复科) 超声医学科 官方兽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