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经筋
题目:有约束骨骼作用,主司关节屈伸运动的是(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一位48岁上胸部受枪伤患者,引起右侧脊髓丘脑束T2水平的部分脊髓切断。该患者最可能出现的痛温觉缺失是在()
在脊髓横断面以下,左侧痛温觉缺失
解析:脊髓是由一系列传导束或神经传导通路组成,传递运动(下行)和感觉(上行)信息。解剖上,这些传导束位于脊髓内部。皮质脊髓束为下行运动通路,位于脊髓前角。轴突从大脑皮层发出延伸至相应的节段后与前(腹侧)角的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它们在进入脊髓前在髓质交叉。
背侧柱为上行感觉束,将精细触觉,本体感觉,振动觉等信息传至感觉皮质。它们不发生交叉直至到达髓质。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它们通常在上升三个节段内会发生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传递精细触觉。自主神经功能在前内侧束内横贯,交感神经系统的纤维于C7-L1间进入脊髓,而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路于S2-S4进入脊髓。
皮质脊髓束或背侧柱的损伤,导致身体同侧瘫痪,精细触觉、本体感觉及振动觉均消失。与其他传导束损伤不同,脊髓丘脑侧束损伤,引起对侧的损伤平面以下2—3个节段的痛温觉缺失。因为脊髓丘脑前束同样传递精细触觉,背侧柱的损伤可导致振动觉和本体感觉的完全丧失,但精细触觉部分丧失。前索损伤导致麻痹以及精细触觉的部分丧失。
[单选题]关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症叙述错误的是
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1%~3%
解析: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未见统计报道。
[单选题]一位46岁女性主诉下腰痛前来就诊。患者既往患有抑郁症,焦虑症,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哮喘。询问病史,患者4年前车祸后出现全身疼痛。体格检查未发现局部神经病学检查结果。肌肉骨骼检查发现多处感觉过敏。患者诉中度指压颅底,颈部,前胸,手肘,腰背部以及双下肢时出现明显疼痛。患者腰椎MRI示其椎间盘高度存在,无关节突关节炎和L4-L5椎间盘轻度膨出,不伴有椎管或椎间孔狭窄。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纤维肌痛症
解析: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状况,估计发病率占人群的2.4%。该病表现为广泛的骨骼肌疼痛、睡眠障碍、心理悲痛,且伴有其他综合征[如肠易激综合征(IBS),间质性膀胱炎,女性尿道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发病群体是女性并表现出家族聚集性。自1990年,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已经基于美国风湿性疾病协会(ACR)的诊断标准。ACR诊断标准的关键在于压痛点的概念,18个皮肤表面的特定点,手指触诊引起疼痛(11/18“阳性”压痛点满足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
除了纤维肌痛症外,一般患者还有其他的疼痛性病变。但是,在考虑治疗方案之前应对所有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尤其涉及介入治疗步骤。以上描述的患者最有可能患有纤维肌痛症,依据是压痛点的存在。除了压痛点之外,阴性的体格检查结果以及感觉过敏反驳了其他列出的选项。
[单选题]外科感染的致病因子中主要是
细菌
[多选题]采用活动标志取穴法的穴位有( )
少府
劳宫
听宫
曲池
[多选题]关于肋间神经阻滞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肋间神经仅在肋角和腋中线区间是位于肋沟内的,其他区间都是走行于肋间隙中,在肋角和腋中线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的效果较确切
两侧肩胛冈内端连线过第三胸椎棘突,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过第七胸椎棘突,第十二肋与骶棘肌外缘交点连线过第一腰椎棘突
肋间神经阻滞一般于肋骨下缘稍上方垂直进针,抵肋骨后将针尖轻轻移向肋骨下缘,回抽无血无气即可注药
肋间血管神经束内自上而下的排列为静脉、动脉和神经
[单选题]以下何种情况提示患者的功能可能得到改善并且可以回归工作()
主动修复过程结合认知治疗
解析:关于功能恢复或重返工作,“被动”的康复方法被认为没有“主动”干预的效果好。主动处理方法包括限额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对疼痛和活动的恐惧。被动的康复方法有时需要患者不太主动参与,而更依赖于临床医生帮助缓解疼痛。许多主动的方法与认知疗法相匹配能产生更好的疗效。很少有明确研究对介入疗法、阿片类药物治疗或免费治疗对患者返回工作的作用进行过研究和比较。目前大多数调查着力于对慢性背部和颈部疾病人群进行调查分析,但是对纤维肌痛和其他疾病的患者来说,主动康复疗法比被动疗法对功能恢复的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