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有效成分还不明确或尚无确切定量方法的药材

题目: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常用于哪类药材的质量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控制中的浸出物测定。对某些有效成分还不明确或尚无确切定量方法的药材,为了更全面地控制中药的质量,一般可根据该中药已知化学成分的类别,选用适宜溶剂为溶媒,测定中药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用以控制中药的质量。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中药不良反应中,因药物的使用不当所致的有
  • 配伍失度

    剂型改变

    疗程过长

    辨证不准

    煎药不合理

  • 解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品种混乱: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淆品种作正品使用,引发中毒。如有的地区将有毒的香加皮作五加皮入药,导致中毒。2、误服毒药:有些人迷信传说和文献错载,误服有毒中药,致使中毒。如有人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七粒捣碎服,遂致中毒死亡。3、用量过大: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导致中毒。如有人过量服用人参或大面积涂敷斑蝥而致中毒死亡。4、炮制失度:有些有毒药生用毒大,炮制后毒减。若炮制失度,毒性不减,即可引发中毒。如有人服用含有炮制失度的草乌制剂而致中毒。5、剂型失宜: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剂型有一定要求,违则中毒。如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6、疗程过长: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长期使用有毒的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7、配伍不当: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8、管理不善:有些单位对剧毒药管理不善,造成药物混杂,或错发毒药,遂致中毒。如有人在调剂时,误将砒石当花蕊石等发给患者,造成中毒身亡。9、辨证不准:临床因辨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时有发生。如明为脾虚泄泻,反用大剂黄连,致使溏泄加重;虽为血虚,但兼便溏,仍投大剂当归,致使溏泄不已。10、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各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相异,乃至高度敏感,也常引起不良反应。如白芍、熟地、牡蛎,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之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有个别患者服后引起过敏,临床时有报道。11、离经悖法:无论是应用单味中药,还是复方中药及中成药,都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引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如近年有人将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按原方原量制成颗粒剂,用于临床治疗肝炎和肺炎,由于用药时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是依据西医药理论为指导、以药理研究结果为基础,结果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等。故此题应选ABCDE。

  • [单选题]《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为
  • 5年

  • 解析:《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应当在届满前6个月申请再次注册。

  • [多选题]下列病证属弦脉主病的是
  • 肝胆病

    痰饮

    痛证

  • 解析:弦脉脉象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痛证、痰饮等。弦大兼滑,阳热为病;弦紧兼细,阴寒为病;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也常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全无胃气,病多难治。故此题应选ACE。

  • [单选题]能清热解毒的药是
  • 牛蒡子

  • 解析:牛蒡子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本品辛寒清散,苦寒清泄,并兼滑利,入肺胃经,能升能降。外散风热而解表透疹,内解热毒而消肿,上清宣肺气而祛痰止咳,下利二便而导热毒外出。发汗不如薄荷,长于清解热毒与滑利二便。主治风热或热毒所致诸疾,兼二便不利者尤宜。功效为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答案选B

  • [单选题]《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叶不得少于20%的药材是
  • 广藿香

  • 解析:大多数药材其药效成分在植物体不同的部位(器官)中,含量是不均衡的,在某个或某些部位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特别是在全草类药材中。《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药材叶不得少于30%,薄荷药材叶不得少于30%,广藿香药材叶不得少于20%等,从而保证这些中药的总体质量。答案选C

  •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正高) 眼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副高) 计划生育主治医师(代码:360) 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5) 营养学中级职称(代码:382)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内科) 护士资格证考试 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