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行为生活方式

题目:心血管疾病主要与哪项因素相关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接触隔离的主要措施包括
  • 相同病原引起感染的患者可同居一室,室外挂明显的标志

    接触可能被污染物品时应戴手套

    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护理另一患者前,离开隔离室前均必须消毒双手

    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应先灭菌,再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

    被患者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后送焚烧处理

  • 解析:接触隔离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疾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其隔离措施:1.患者应住单间病室接触人,同病原引起感染的患者可同居一室,室外挂明显的标志2.接触患者时须穿隔离衣必要时戴手套手有破损宜护理此种患者3.凡患者接触过切物品被单、衣物、换药器械等均应先行灭菌处理再行清洁、消毒、灭菌4.被患者伤口分泌物污染敷料应焚烧。故选ABCDE。

  • [多选题]对于小儿身高的指标正确的是
  • 出生时平均为50cm

    1岁内平均每月增长约2cm

    1周岁约为75cm

    2周岁约为85cm

    2岁后按"年龄×7+70(cm)"计算

  • 解析:从出生到一周岁,一般增长25cm;其中前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2.5cm,合计大约15cm;后六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5cm,合计大约10cm。1岁时达75厘米,2岁达85厘米,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平均身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厘米)=年龄×7十70

  • [单选题]典型急性菌痢患儿大便呈
  • 少量脓血便

  • 解析:该题为专业知识记忆题。主要考查典型急性菌痢患儿起病急,发热39℃以上,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开始时为稀便或水样便,以后排便次数增多,但便量逐渐减少,并且转变为黏液便或脓血便,一般每日10~20次,严重者可达20~30次,排便时里急后重感(排便时有下坠感、排便不尽感)明显,经过治疗,症状可望5~7天得到控制,整个病程约1~2周。

  • [单选题]预防传染病的综合措施是
  •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单选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见于
  • 2岁以下小儿

  • 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

  • [单选题]用0.5%醋酸氯己定乙醇溶液进行手消毒时,可保持手的清洁在2小时左右,这种作用称为
  • 后效作用


  • [单选题]胃-食管反流最易发生在
  • 早产儿

  • 解析: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与早产儿食管肌肉神经发育不全有关,常在喂乳后平卧时引起溢乳,若抬高头部,颈部向前弯或气管受压时易发生呼吸暂停。

  • [单选题]肝脏造血达到高峰的时间是
  • 胚胎第4~5个月

  • 解析:肝造血期肝脏造血始于人胚第6周,至第4-5个月达高峰,以红、粒细胞造血为主,不生成淋巴细胞。

  •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修复学(正高) 风湿病(正高) 超声医学(正高) 肿瘤外科学(副高) 中医全科学(副高) 推拿学(副高) 变态反应(副高)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级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修复科) 医学临床三基(药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