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名义集体决策法
题目:参加集体决策的成员面对面地接触,全部意见提出来之前,成员之间不进行讨论,所有方案都提出之后,再进行讨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决策法称为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由于( )。
中毒性心肌炎
肺动脉高压
[单选题]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出疹期
解析: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麻疹护理措施”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用于浸泡金属器械时需加亚硝酸钠防锈的是
2%戊二醛
[单选题]小儿风湿热具特征性病理改变是
风湿小体
解析:风湿热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风湿小体形成。
[单选题]关于支气管哮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具有气道低反应性特征
解析:1.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强度随时间变化。2.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3.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其他哮喘触发因素,规范化的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患者教育。4.发作时置患儿于坐位或半卧位
[多选题]在健康教育评估中,可以导致偏倚的因素有
时间因素
测量或观察因素
回归因素
选择因素
失访
解析:在健康教育评估中,可以导致偏倚的因素有时间因素、失访、选择因素、回归因素、测量或观察因素。故选ABCDE。
[单选题]与胃食管反流发生无关的因素为
食管裂孔疝术后
解析: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因素:
1.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 ①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压力降低:是引起GER的主要原因。正常吞咽时LES反射性松弛,压力下降,通过食管蠕动推动食物进入胃内,然后压力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出现一个反应性的压力增高以防止食物反流。当胃内压和腹内压升高时,LES会发生反应性主动收缩使其压力超过增高的胃内压,起到抗反流作用。如因某种因素使上述正常功能发生紊乱时,LES短暂性松弛即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②LES周围组织薄弱或缺陷:例如缺少腹腔段食管,致使腹内压增高时不能将其传导至LES使之收缩达到抗反流的作用;小婴儿食管角较大;膈肌食管裂孔钳夹作用减弱;膈食管韧带和食管下端黏膜瓣解剖结构存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胃压低、腹内压增高等,均可破坏正常的抗反流作用。
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正常情况下,食管廓清能力是依靠食管的推动性蠕动、唾液的冲洗、对酸的中和作用、食丸的重力和食管黏膜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等多种因素完成对反流物的清除,以缩短反流物和食管黏膜的接触时间。当食管蠕动减弱、消失、或出现病理性蠕动时,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这样就延长了有害的反流物质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增加了对黏膜的损伤。
3.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 屏障作用是由黏液层、细胞内的缓冲液、细胞代谢及血液供应共同构成。反流物中的某些物质,如胃酸、胃蛋白酶以及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使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引起食管黏膜炎症。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胃排空能力低下,使胃内容物及其压力增加,当胃内压增高超过LES压力时可使LES开放。胃容量增加又导致胃扩张,致贲门食管段缩短,使其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十二指肠病变时,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全则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故选D。
[单选题]腮腺炎的平均潜伏期约为
18天
解析:腮腺炎的平均潜伏期约为18天。
[单选题]小儿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时间( )
4~6天与4~6岁
解析:新生儿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60%?65%,淋巴细胞占30%?35%。出生后4?6天时 两者比例相等,曲线第一次交叉;之后整个婴幼儿期淋巴细胞约占60%,中性粒细胞约30%,学龄前期中性粒细胞逐渐增加,至4 ~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曲线形成第二次交叉;6 岁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