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E
骨关节疼痛 血尿 氨基转移酶升高 兄弟死于急性重型肝炎
题目:患者男,62岁。自34岁开始持物细微手抖,休息后可好转,故患者并未在意。35岁时手抖幅度增大,以致不能正常工作,伴有情绪激动,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在当地医院就诊,体检发现角膜K-F环,口齿不清,头部抖动明显,双上肢平举见大幅震颤,行走尚可,但一字步不稳;CT发现双侧基底节区及小脑可疑略低密度病灶;腹部超声提示肝弥漫性病变,脾肿大。拟诊肝豆状核变性。予BAL静脉滴注治疗,同时使用苯海索改善症状。2周后震颤有缓解,给予青霉胺口服治疗,症状继续改善。42岁时出现癫痫全面性发作,予卡马西平治疗,后每3~4个月发作1次。青霉胺一直未停,现750mg/d。系统回顾: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岁时发现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予中药保肝治疗好转;13岁出现过血尿;平时偶有发作性关节疼痛,每年2~3次,服用镇痛药能缓解。此次就诊查体:口齿仍不清,但已无震颤。
解析:3.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此多数情况下父母双方没有症状,而同胞兄弟姐妹可以患病。骨关节疼痛、血尿及无症状氨基转移酶升高可以成为早期症状,常被误诊为关节炎、肾炎或肝炎。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下列哪些情况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
颅内压增高明显
有脑疝形成
合并了结核瘤
抗结核治疗病情加重
椎管阻塞
[多选题]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不妥的有
补充大量蛋白质饮食
大剂量利尿药
碱性液灌肠
快速放腹腔积液
解析:一般治疗
去除肝性脑病发作的诱因是其一般治疗的基本原则,亦是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包括以下措施。
调整饮食结构肝硬化患者常有负氮平衡,因此应补充足够蛋白质。但高蛋白饮食可诱发肝性脑病,因此对有肝性脑病患者应该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保证热能供给。Ⅲ-Ⅳ期患者应禁止从胃肠道补充蛋白质,可鼻饲或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Ⅰ-Ⅱ期患者日应限制蛋白质在2Og/天之内,如病情好转,每3~5天可增加10g蛋白质,以逐渐增加患者对蛋白质的耐受性。待患者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蛋白质,以维基本的氮平衡。由于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富含支链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后者可促进肠蠕动,被细菌分解后还可降低结肠的pH值,可以加速毒物排出和减少氨吸收。因此,肝性脑病患者应首选植物蛋白。乳制品营养丰富,如病情稳定可适量摄入。
慎用镇静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可激活GABA/BZ复合受体,此外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药物半衰期延长,因此,使用这些药物会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如患者出现躁狂时,应禁用这些药物,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
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肝硬化患者由于进食量少,利尿过度,大量排放腹等造成低钾性碱中毒,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因此利尿药的剂量不宜过大,大量排放腹水时应静脉输人足量的白蛋白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和防止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患者应经常检测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如有低血钾或碱中毒应及时纠正。
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采取各项紧急措施进行止血,并输入血制品以补充血容量。清除肠道积血可采取以下措施:口服或鼻饲乳果糖、乳梨醇溶液或25%硫酸镁,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液(如醋酸)进行灌肠,将乳果糖稀释至33.3%进行灌肠。
其他如患者有缺氧应予吸氧,低血糖者可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如有感染应及时控制。
药物治疗
由于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氨的吸收和加强氨的排出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
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乳果糖(lactulose,β-半乳糖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口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肠道酸化后对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不利,但有利于不产尿素酶的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道细菌所产的氨减少;此外,酸性的肠道环境可减少氨的吸收,并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故选ABDE
[单选题]阳明经头痛的部位是( )
前额及眉棱处
[多选题]吞食猪肉绦虫卵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异体感染
内源性自身感染
外源性自身感染
[单选题]与泄泻发病密切相关的内因为( )
脾胃虚弱
[多选题]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有
肌膜
肌浆网系统器
肌原纤维
细胞骨架
细胞核
[多选题]患者女,34岁。产后4d即出现间断头痛。查体:嗜睡状态,言语流利,双 侧眼球活动充分,未见眼球震动,无复视;双侧面纹对称,四肢肌力5级; 双侧巴宾斯基征(+),颈抵抗。为明确诊断,须检查( )
颅脑CT
颅脑MRI
颅脑MRV
腰椎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