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以上都是
题目:关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正确的是
解析: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同一病因不同病程阶段,发病机制亦有主次之分;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损害(损肝因素对肝的直接损伤效应)和继发性损害(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对肝的间接损伤效应);肝细胞急剧坏死同时肝细胞再生能力不足以进行代偿是其发病基础;肝细胞死亡途径包括细胞凋亡和坏死。故答案为E。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解析:休克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具体表现为:①微循环收缩期: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外周血管包括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血液经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回流心脏,代偿性增加生命器官的供血,而真毛细血管网血流大大减少,使全身大多数的组织缺氧;②微循环扩张期:由于组织细胞缺氧,乳酸增多,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麻痹扩张,而小静脉仍处收缩状态,真毛细血管网瘀血,静脉压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流缓慢;③微循环衰竭期:随着血流缓慢和酸中毒加重,毛细血管内血液黏稠度不断增加,血细胞和血小板凝集,微血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过程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广泛出血。
[单选题]下列哪种给氧方式属于高流量系统
可调式通气面罩
[单选题]女,38岁,今晨被家人发现昏迷即送来院。过去体健。查体:体温36.7℃,血压12.0/8.0kPa(90/60mmHg),脉搏106次/分,深昏迷,呼吸时无蒜臭,皮肤多汗,瞳孔如针尖大小,对称,心率106次/分,律齐,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
有机磷农药中毒
[单选题]可引起明显休克体征,溃疡急性出血量一般需达到
800ml
解析:急性失血达800ml可出现明显休克的体征。
[单选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原因是
缺血缺氧性肝细胞损害
[单选题]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沉细。方选( )
定经汤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伤情明确,容易诊断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MODS呼吸支持的重点
防治ARDS
解析:防治ARDS是MODS呼吸支持的重点;因此C为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