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湿性趋下,水湿易滞于下肢

题目: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因体质虚弱,或过于饥饿、情绪紧张及针刺手法过强等引起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甚至胸闷心慌、汗出肢冷、脉搏微弱、不省人事的属针刺异常情况中的( )
  • 晕针


  • [多选题]望舌质时应注意观察( )
  • 舌色

    舌形

    舌态


  • [单选题]一位65岁的男性,主诉他的第三足趾和第四足趾间疼痛。跖骨头间的触诊可再次导致疼痛产生。局部注射局麻药可以部分缓解疼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 莫顿神经瘤

  • 解析:A.足底筋膜炎是足部进入跟骨骨膜的肌腱和筋膜的炎症。常见于在硬木地板上长期站立的人。向跟骨前上的足底压迫会诱发疼痛,且可沿着足底筋膜放射。 B.跖骨痛以长时间负重导致足底表面跖骨头的疼痛为特点。人为挤压跖骨头也能产生这样的症状。疼痛在足内转和外翻的时候会加重。 C,跗管综合征的病因和诊断目前存在争议。这一综合征包括对胫后神经的压迫或炎痖,而这一神经支配跟骨中间的感觉以及足部侧面小肌肉和足底中间、侧面分支的运动。症状与活动的相关性常常不明确。疼痛区域可伴随感觉异常、痉挛感和灼烧感。在这些区域触诊提示敏感。肌电图可用于诊断跗管综合征,但还存在争议。 D.莫顿Morton神经瘤(趾问神经瘤)是由于跖骨头和跖骨深横韧带间的趾问神经受压迫所致。第三和第四跖骨间的第三间隙最易发病。这是因为足底外侧神经发出一个分支至足底内侧神经,形成一个更大的第三总趾神经,使其不易变动。它一般发生于单侧,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年龄多在50多岁。最常见的症状为第三、第四跖骨头间的足底痛,可因行走或触诊而加重的。 E.痛性跟骨骨刺常见于病态肥胖的人群或过度站立、行走者。疼痛与足底肌膜炎相似,在清晨或长时间休息后加重,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位于跟骨后方。

  • [单选题]女,45岁,右肩部疼痛1周,夜间加重,结节间沟部压痛,Speed试验阳性,Yergason试验阳性,右侧肱二头肌肌力减弱。该患者最好接受的治疗是(  )。
  • 肱二头肌腱鞘注射

  • 解析:根据本题提供信息,该患者可诊断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常采用局麻药物与激素的混合液,作肱二头肌腱鞘注射,效果好。

  • [多选题]关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副作用,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胃肠道反应

    血液系统损害

    肝肾损害

    过敏反应


  • [多选题]属于化痰止咳平喘剂的是( )
  • 二陈汤

    小青龙汤

    清气化痰丸

    贝母瓜蒌散

    定喘汤


  • 推荐下载科目: 普通外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正高) 疾病控制(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 血液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0)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中医执业医师(一阶段) 官方兽医 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