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题目:患者,男性,33岁。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血压200/99mmHg,神经科查体:神志清楚、脑膜刺激征阳性,四肢肌力5级。
解析: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数分钟内,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患者可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些患者可有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最具特征性的体征为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2.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脑血管造影,目前常用的是磁共振血管显像( MRA)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
3.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一个月内再出血的危险性最大,2周内再发率最高,患者因情绪激动,再次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症状,并出现意识障碍很快进入深昏迷状态,均提示患者很可能二次出血,因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进而引起脑疝;同时,患者双侧瞳孔不等大也提示有脑疝形成。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前列腺癌最常发生的区域是
周边区
[单选题]治疗食管癌首选的方法是
手术治疗
解析: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单选题]肺炎球菌肺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青霉素G
解析:肺炎球菌肺炎治疗首选青霉素G,80万U肌内注射,每4~6小时一次,热退后继续用药3天,一般疗程7~10天。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肺炎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来源于自身口腔
解析:医院感染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指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体内的潜在病灶,因此内源性感染又称为自身感染或不可预防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携带者,又称为交叉感染、环境感染或可预防性感染。其中病原体来自没有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污染的血制品和药品等医疗行为所致的称为医源性感染 。
[单选题]普通病房中进行无菌操作前洗手的范围是
双手及腕部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时体内最先升高、特异性最高的酶是
CK-MB
解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其诊断特异性高。此外,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肌酸激酶(CK)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乳酸脱氢酶(LDH)起病8~10小时升高,2~3日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起病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日恢复。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局麻药加肾上腺素的主要目的是
延缓药物吸收,避免或减轻中毒
解析:肾上腺素可以延缓药物吸收速度,从而预防药物中毒。
[单选题]食管癌病人的主要诊断手段是
纤维食管镜
解析:食管癌病人的主要诊断手段是纤维食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