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焦虑状态
题目:患者女,32岁,公务员。自诉近半年来可能由于工作太忙,加之一些家庭矛盾而逐渐出现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自觉工作能力不如以前。近3个月以来,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担心。担心孩子会出事,担心自己会得病,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因而时刻提心吊胆。近半月以来症状更加明显,几乎通宵不能入睡,坐立不安,心慌心悸,情绪不稳。既往有哮喘病史,余无特殊。体查发现双侧甲状腺轻度肿大,双上肢细微震颤。未发现精神病性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
解析:根据题干,近3个月患者出现明显的紧张、担心等焦虑情绪,近半月以来症状加重,并伴有坐立不安、心慌心悸等焦虑的躯体症状以及睡眠障碍,提示该患者处于焦虑状态。由于焦虑症状可以是一些躯体疾病的伴随症状或直接后果,只有在排除了这些躯体疾病之后,才能下焦虑症的诊断。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气功偏差所致精神障碍
练功者在暗示下进入自我诱发的意识改变状态
解析: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是指由于气功操练不当(如每日练习过多),处于气功态时间过长而不能收功的现象,表现为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并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俗称“走火入魔”。
[单选题]女性,22岁,受精神刺激后出现双目紧闭、抽搐发作。若该患者属癔症性抽搐发作,此时拨开患者上眼睑,其眼球最有可能出现
向内侧运动
解析:根据患者病情描述,若该患者属癔症性抽搐发作,此时拨开患者上眼睑,可能出现向内侧运动。
[单选题]有关应激与应激源的描述以下哪项不对
心理健康者是因为较少碰到应激源
解析: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应激是指外界刺激对机体的影响,个体在应激状态时可以出现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影响机体的内环境平衡。应激源按不同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家庭因素、工作或学习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能对应激源进行正确的认知、评价与应对以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单选题]关于社会学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出观察学习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解析:社会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等人发展起来的,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这种理论以刺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扩大探讨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产生某些习得行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通过或加以改变的。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在动机过程中包括外部强化、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在社会学习论中,强调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作用,用以解释许多社会行为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