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发病率

题目: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

解析: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大豆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
  • 蛋氨酸


  • [单选题]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效应最大的食物是
  • 蛋白质

  • 解析:人体由于摄入食物而引起能量代谢额外增高的现象叫做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它是由于食物在消化、转运、代谢及储存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各种营养素的特殊动力作用强弱不同,蛋白质最强,其次是碳水化合物,脂肪最弱。一般混合膳食的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约为每日消耗能量总数的10%。

  • [单选题]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 mRNA

  • 解析: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有模板,本题是要区分这3种大分子生物合成的模板。DNA可为DNA复制与转录的模板。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为mRNA。而tRNA和rRNA并不作为模板。tRNA为氨基酸的转运载体;rRNA构成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存在于核内的snRNA参与内含子的剪接。

  • [单选题]下列关于人际传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人际传播的速度较快,信息量相对较大

  • 解析:人际传播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因而不需要有器械设备等非自然媒介,双方交流比较充分,可以及时反馈,即时了解双方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并互换角色。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比较速度慢,信息量较小。

  • [单选题]口服给药后,进入体循环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
  • 首关消除

  • 解析:此题是基本概念题,考查考生对首关消除定义的了解。 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或肝脏药物代谢酶的灭活代谢,导致进入体循环的活性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 [单选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融洽师生关系,属于学校健康社会环境的
  • 人际环境

  • 解析:学校的健康社会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健康活动,主动培养健康意识的外部环境,包括学校的人际环境、事物环境和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主要指学校内师生之间、员工之间及员工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事物环境是指校内各种活动和措施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学校物质环境指学校的基础设施环境及自然环境。

  • [单选题]因分泌不足而引起呆小症的激素是
  • 甲状腺素

  • 解析:甲状腺激素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缺少时引起呆小症,生长激素缺少时患侏儒症,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性激素对维持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

  • [单选题]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
  • 散发

  • 解析:1~4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疾病流行强度几个指标的理解。 散发是指在一定地区内某病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当某病发病迅速,涉及地域广,危及人口多,在短期内可能越过省、国家、洲界,造成世界性流行的这种现象,称为大流行。暴发是指在集体单位或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现。

  • [单选题]关于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在功能和内容上的拓展和深化

  • 解析:卫生宣传一般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传受对象比较泛化,缺乏针对性,与健康教育相比,卫生宣传侧重于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态度,不注重信息的反馈和效果。健康教育是双向传播,对象明确,针对性强,注重反馈信息,着眼于教育对象的行为改变,因此,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在功能上的拓展,内容上的深化。但应注意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实现行为改变目标的重要手段。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肿瘤外科(正高) 妇产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副高) 妇产科护理(副高)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护理学专业知识 公卫助理医师 放射医学(师) 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