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处方差错

题目:患者女性,2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伴扁桃体炎”来诊。患者妊娠7个月。医师给予注射用炎琥宁1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2g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第2日患者发现炎琥宁药品说明书有写“孕妇禁用”字样,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也有写“孕妇慎用”字样,于是向当地卫生局投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主要有
  • 多数疼痛有节律性

    上腹痛多出现于餐后2~4小时

    进食可缓解疼痛

  • 解析:十二指肠溃疡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

  • [单选题]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 )
  • 脾阳


  • [单选题]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是( )
  • 春秋战国至两汉


  • [单选题]心在五行属火,与其相表里的是( )
  • 小肠


  • [多选题]阴阳运动的结果有( )
  • 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

    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

    阴阳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


  • [多选题]下列药品类别中,适宜在餐前服用的有( )。
  • 胃黏膜保护药

    促胃动力药

    广谱抗线虫药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部分药品服用的适宜时间”。选项B的“胃黏膜保护药”适宜在餐前服用,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选项C的“促胃动力药”适宜在餐前服用,以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选项E的“广谱抗线虫药”适宜在餐前服用,在餐前1小时服用可增强疗效。所以,选项B、C、E符合题意。选项A的“助消化药”适宜在餐中服用,其可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并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选项D的“非甾体抗炎药”适宜在餐中服用,其与食物同服可使镇痛作用持久,与食物同服可减少胃黏膜出血的几率。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E。

  • [多选题]处方的适宜性审核包括
  •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剂量、用法和疗程的正确性

    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 解析:本题考查处方的适宜性审核。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①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②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③剂量、用法和疗程的正确性;④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⑤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⑥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⑦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 [多选题]水肿的治疗原则包括( )
  • "开鬼门"

    "洁净府"

    "去菀陈莝"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当发汗……"


  • [多选题]关于药物溶出速度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溶出速度与扩散层的厚度成反比,与扩散系数成正比

    扩散系数受溶出介质的黏度和药物分子大小的影响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溶出速度

  • 解析: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可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分析:dC/dt=kS(Cs-C),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药物表面积,Cs为药物的溶解度,C为溶液中药物浓度。上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k、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溶出介质中的药物的浓度梯度(Cs-C)成正比。对于给定的药物,Cs不变。增加药物的表面积S,如微粉化,就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溶出过程如形成漏槽状态(溶出药物很快转移,C近似为0)有利于溶出。k与温度、扩散层厚度等有关。所以提高温度,搅拌(降低扩散层厚度)可促进溶出。溶出介质的体积小,溶液中药物的浓度(C)高,溶出速度慢;体积大,则C小,则溶出快。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内分泌(正高) 放射卫生(正高) 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 疼痛学(副高) 外科护理(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副高) 病理学主治医师(代码:351) 社区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3) 心理治疗(师)(代码:216) 中药师(代码:202)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