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药物滥用史
题目:患者男性,22岁,诉全身骨骼、肌肉疼痛伴恶心1天前来就诊。病人表现烦躁不安,体查见心率加快、流涕流泪、震颤、鸡皮疙瘩、瞳孔扩大,病人乞求医生注射哌替啶止痛。
解析:尽管其他选项也是采集病史所需要的,但就此病人的临床表现与阿片类物质成瘾的戒断症状相似,表现有疼痛症状,心率加快、流涕流泪、震颤、鸡皮疙瘩、瞳孔扩大的表现,所以需要特别询问药物滥用史。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有关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发病与应激诱因无关
解析:对于本病的性质属性,国内外学者尚无一致看法。部分患者亲属中既可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又可有心境障碍患者,家族史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多因素病因学尤其是心理反应性诱因,也同样适合于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可以参考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模式。有研究表明:本病在遗传学上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之间,而与单相重症抑郁无明显的遗传上的关系。
[单选题]下面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缺损症状的是
物理影响妄想
解析:认知功能缺损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认知功能缺损症状主要包括:传递信息和注意力缺陷;学习和注意能力的受损;觉醒度降低(对外界刺激作出较高较快的反应能力水平显著降低);抽象思维障碍(主要包括物体分类与抽象概括能力障碍、思维联想障碍、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障碍等);执行功能障碍(包括制订、完善与执行计划能力、难以处理或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能力降低等)。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心理治疗的基础,也是各种治疗方法产生疗效的前提
良好的医患关系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成熟型的心理防御机制
合理化
解析: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精神分析理论将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类:①自恋性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有否认、投射、歪曲。②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投射、防御认同、攻击、见诸行动等。③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主要有: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④成熟防御机制: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利他、升华、幽默、压制等。利他指替代性而建设性地为他人服务,并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满足。升华指人们把那些可能是不道德或违反伦理的强烈的潜意识欲念,以社会较能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同,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机制(化悲痛为力量)。幽默指当个体受到挫折时以某些合适的言行来化解困境,渡过难关,维持心理平衡。压制虽然在意识中出现了想解决矛盾冲突的冲动,而在意识或半意识中却做出予以推迟的决定。合理化指个人自己能接受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行为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和不快,保持个人的自尊(酸葡萄反应、甜柠檬反应)。
[单选题]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病年龄为
18岁以前
解析: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18岁以前,由于生物学因素或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特征的一种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
[单选题]表现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的人格障碍是
强迫型
解析: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回避型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ICD-10将冲动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合并称为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此类人格障碍有一个突出的倾向,即行为不计后果,伴有情感不稳定。事先进行计划的能力很差,强烈的愤怒暴发常导致暴力或“行为爆炸”。表演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其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差异为特点。
[单选题]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该情况属于
角色冲突
解析: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要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并寄予期望,这就叫做"角色期望"。角色冲突,指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是角色冲突。既有角色间的冲突,也有角色内冲突。角色不清,指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个体在角色不清时往往会产生应激与不满足感。角色中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角色失败,指这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单选题]以下有关人格改变的说法哪项正确
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之后发生
解析: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有明确的起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