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胎粪性腹膜炎

题目:生后7天新生儿,腹胀呕吐2天入院。查体:脱水貌,腹胀明显,可见肠型,肛查有少量黄色大便,腹平片见肠管扩张,多个液平及散在钙化点,诊断首先考虑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小儿从生后几个月起可添加一些固体食物(如饼干、馒头),以利于牙齿的发育
  • 7个月起

  • 解析:6个月起乳牙开始萌出,口腔有了咬切、咀嚼、吞咽非液体食物的能力,但是尝试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早晚要根据婴儿的消化能力、食欲好坏而定,不宜硬性规定。

  • [单选题]死亡记录内容中哪点不需细述
  • 过去史和家族史


  • [单选题]急腹症患者病因不明,在观察治疗中不应采取的是
  • 镇静止痛宜选用哌替啶类止痛剂

  • 解析:急腹症不明原因时,需要严密观察腹部情况,积极补充血容量,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和禁用泻药及灌肠。如果使用镇痛药物治疗会掩蔽症状,不利于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故答案应选D。

  • [单选题]心室除极首先从
  • 室间隔中部开始


  • [单选题]患儿,10岁,晨起后出现头向右偏,颈部疼痛,活动受限,颈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寰椎左右侧块不对称,寰齿间距3mm,属哪型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
  • Ⅰ型

  • 解析:Fielding和Hawkins根据C1发生移位的方向和程度把本病分为4型,其中Ⅱ型指旋转性脱位且C1向前移位(即环齿间距)<5mm。

  • [单选题]休克患者在应用晶体液时,下列错误的是
  • 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时,最恰当的晶体液为5%葡萄糖生理盐水

  • 解析: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应在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尿量和CVP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皮肤温度、末梢循环、脉搏幅度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微循环情况,判断补充血容量的效果。首先采用晶体液和人工胶体液复苏,必要时进行成分输血。失血性休克时,一般可根据血压和脉率的变化来估计失血量。虽然在失血性休克中,丧失的主要是血液,但在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在抽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后,即可自静脉内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如果检查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在30%以上,则仍可继续输上述溶液(补充量可达估计失血量的3倍),不必输血;如果失血量大或继续有失血,应接着输入已配好的血液,全血有携氧能力,可改善贫血和组织缺氧,但仍应补充一部分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这种晶体液和血液同用的补充血容量的方法,可补充因钠和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的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降低红细胞比容和凝血因子Ⅰ含量,以减少毛细血管内血液的黏度和改善微循环的血液灌流;输血最好为新鲜血,在补充血容量的过程中,也可采用血浆代替部分血液,血浆可以维持胶体渗透压,防止水分从毛细血管渗出,对以丧失血浆为主的烧伤、腹膜炎等所致的休克有重要作用。而5%葡萄糖生理盐水是高渗液,0.9%葡萄糖生理盐水的才是等渗液。故答案应选D。

  • [多选题]两肩一高一低,形成颈短耸肩,常见于
  • 脊柱侧弯

    先天性肩胛高耸症


  • [单选题]腹部损伤来急诊的患者腹腔抽出不凝血应诊为
  • 实质脏器破裂

  • 解析:腹部损伤时,腹膜的间皮细胞释放的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被激活,当实质性脏器破裂时,腹腔内积血不易凝固,故可抽出不凝血。前腹壁血肿多半表面可触及,不应作为穿刺首选部位来判定是否有腹腔内脏器受累,而前腹壁血肿短期内不应抽出不凝血。腹膜后血肿不应于腹腔内抽出不凝血,误穿入血管抽出之血应为可凝固血。空腔脏器破裂时抽出液应为消化液、粪样渗出液,或含血性消化液或渗出液,而不应该为不凝血。故答案应选C。

  • [多选题]经络在阐述病理方面的作用是( )
  • 内脏病变反映于五官九窍的途径

    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的途径

    脏与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副高) 心电学技术(副高) 输血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0)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皮肤科) 住院医师规培(核医学科) 初级护师 执业兽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51rsks.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4